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为了提高机载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给出了一 种高效传输方法,先通过转换话音编码方式对语音进行压缩,再把话音数据作为有效负载封 装成IP数据包,采用 RTP复用和IP/UDP/RTP报头压缩等技术来提高话音数据的传输效率。最后通过仿真说明了这 种高效传输方法能提升给机载移动通信的性能。  相似文献   
22.
沉没成本     
叶航  多多 《新智慧》2007,(6):68-68
总听到有人以教训的口吻说:学会放弃吧!真的放弃其实很难。放弃有放弃的成本,正因为有成本。在没有成本收益的时候总是不舍得放弃的。放弃的成本是一种沉没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24.
25.
邹铁钉  叶航 《财贸经济》2015,(4):134-145
本文从养老金亏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动效应出发,为延迟退休方案的选择机制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并对分类延迟退休和普遍延迟退休的经济效率和政治可行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时间的长短和延迟退休的类型到底该如何选择,取决于养老金亏空降解效果的好坏、就业挤出效应的大小以及政治可行性的高低.从延迟退休的政策效果来看,轻度延迟退休要好于深度延迟退休,分类延迟退休要好于普遍延迟退休.而参保者的人力资本状况及其个体差异性所带来的工资率和工作成就感的差异则是政策效果不一致性的根本原因.根据人力资本积累规律和劳动力供求情况分类延迟参保者的退休时间,会取得更好的养老金亏空降解效果,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冲击也会更少.然而,要想切实提高延迟退休的政策效果,还得依赖于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强化参保者尤其是低劳动技能者的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是化解养老金亏空危机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6.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2018,37(4):38-57
分配正义关涉的是如何以一种公平正义的方式在个体之间分配收入,学者们从各领域、各视角提出过诸多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与决策。行为实验研究则表明,人们的分配决策会因为给定的收入分配情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征着,不同情境下(无知之幕、知晓所在阶层、社会计划者)人们对于个人收益(自利或风险厌恶)和他人收益(公平或社会偏好)之间有着不同的权重偏好。然而,为何分配情境的不同会导致这种偏好动机上的差别,从而影响人们在分配上的行为决策,这一逻辑机理始终没有得到相关实证依据的解释。文章拟利用神经经济学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分离各种分配情境下风险偏好与社会偏好对分配决策的各自作用,进而为分配决策的情境依赖性提供神经基础,建立收入分配决策与特定脑区神经活动及相关偏好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介绍美国邮政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并对中国邮政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8.
叶航 《南方经济》2014,(6):75-8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一些非主流新兴经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个新的、超越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对新兴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从而缩短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  相似文献   
29.
胡霞  王雨连  叶航 《价值工程》2013,(30):300-301
本文从国外贺卡文化和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入手,针对欧亚美洲一些主要国家贺卡的种类、营销方式、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就国外贺卡发展的经验对中国邮政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0.
8年前,樊纲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不道德”的经济学》,从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伦理问题的大讨论。经济学把“自利”作为分析人类行为的预设,似乎是一件无可挑剔的事。甚至连茅于轼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遵循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也许,它反映了人们对“休谟法则”的深信不疑:我们不可能从“实然”(is)中推出“应然”(ought)。1739年,休谟在《人性论》中严格区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提出不可能从“实然”推出“应然”的著名论断,被道德哲学家黑尔和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称为“休谟法则”(Hume‘s Law)。1785年,《人性论》发表约50年后,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为他的“道德律令”做了如此诠释:“我们确实不理解道德命令的无条件实践的必然性,但我们却理解它的不可理解性;对一种力求以其原理来达到人类理性极限的哲学来说,也只能作如此程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