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83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5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章通过对中国葡萄酒第一集团品牌竞争格局的介绍,同时结合营销管理的品牌传播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张裕品牌重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品牌重塑过程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2.
在现代商业社会,酒类生产企业通过注册属于自己的商标,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有效识别自身产品,而这些信息都会通过酒标为载体来体现。简言之,酒标,就是酒类产品的商标,也被称为瓶贴、酒签、瓶标等。如果要对酒标进行严格的划分,可以分为顶标(出现在瓶盖顶部)、颈标、正标、尾标(出现在正标下方,通常为长方形)和背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正标和背标,分别对酒的商标、种类、容量、历史故事、酿造工艺、原料构成、保质期限、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功能性说明,同时还起到装饰性的宣传作用。而顶标、颈标和尾标主要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3.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离我们越来越近。届时.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教练员、观众、游客和主流媒体记者都将云集北京、聚焦中国。可以说.这将是中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同世界进行深度沟通、广度接触的一次机会,同时也将是巨大的挑战。那么,在围绕2008北京奥运这一全球体育盛会,我们将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品牌,以及通过何种手段来与世界沟通中国形象。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围绕“中国之人、中国之事和中国之物”来阐述“奥运北京,营销中国”的国家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134.
当您在购买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倾向于选择那些“大品牌“、“知名品牌“,甚至“国际品牌“;如果同类竞争品牌的价格相同,您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偏爱“或者“眷顾“您心目中的“大品牌“.您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作出这样的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13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和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怎样才能彰显国家品牌的力量.从而为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积累和增强做出积极的尝试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6.
唐文龙 《中华商标》2007,(11):61-62
一、典型的品牌生命周期曲线品牌,也有生命,也会遵循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发展过程中品牌的市场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称之为品牌生命周期。在孕育期,企业主要关注于品牌名称命名、资金募集、研发投入、产品设计、品牌定位等先期工作,其  相似文献   
137.
唐文龙 《中国品牌》2008,(Z1):68-72
2008年3月底,云南白药集团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标志着云南白药开始进入药妆领域,并计划于2009年初推出高端药妆产品。近几年来,传统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  相似文献   
138.
试想,你为什么购买食物?答案可能显而易见,为了生存需要、为了美食享受、为了彰显生活方式……,那么,你又为什么要购买化妆品?有的人为了保养皮肤,有的人为了保持美丽,有的人为了炫耀身份,还有的人为了赢得尊重……。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归类,不难发现,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消费者购买动机简单分为功能动机和情感动机。因此,对于特定品牌来讲,营销工作也只有关注于这两个层面,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那么,你是一个“用事实说话”还是“用情感打动人”的品牌?两者之间会自相矛盾吗?沿着这个路线,让我们走进品牌营销传播的“理智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39.
在产品高端化、品牌国际化方面,在与外来葡萄酒品牌的竞争与合作中,中国葡萄酒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0.
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但是,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一旦消失,企业也随之消亡。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主要是由于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大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忽略了企业品牌。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