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四川省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人口87.38万,其中农业人口76.81万,是典型的农业县。  相似文献   
12.
唐睿 《辽宁经济》2004,(3):42-43
一、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我们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他指出:“煤钢共同体所属6国的煤钢事业在顺利发展,应该使其继续顺利发展下去,直到建成欧洲合众国时,才算取得最后胜利。”自1951年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18年的数据,探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发布的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影响机制.β收敛结果显示,长三角旅游业趋于均衡发展,且呈现出"自我强化效应",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差距的缩小是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主要动因.非线性时变因子logt检验揭示了长三角旅游业俱乐部收敛的特征,沪苏浙旅游强市位于较高层级的收敛俱乐部,而安徽省大部分城市位于收敛俱乐部底层.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说明,长三角旅游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一体化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差距的缩小产生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基于中介效应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一体化政策能够通过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再配置、提高市场潜力等途径促进长三角旅游业收敛,且政策效果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而现阶段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落入了"政策陷阱",旅游业发展的省际差距阻碍了长三角旅游业收敛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历史遗产是解释原苏东国家民主转型的一个重要维度。作者以格里戈雷·波普-伊莱切斯运用历史遗产来解释原苏东国家民主转型的不同结果的研究为基础,比较回归分析和定性比较分析两种技术。伊莱切斯用回归分析甄别出对转型影响最为显著的7个历史遗产因素,但回归分析方法在变量间的自相关和共线性的影响下,对变量的作用存在错估的可能。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则表明,"非伊斯兰教"是民主巩固的必要条件,"非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接近于必要条件。除伊斯兰国家之外的其余20个国家则有5条通往民主巩固的路径,独立国家经历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是其中覆盖率最高的条件组合形式。基督教、东正教等宗教变量对民主是否巩固几乎没有影响,这一结果挑战了伊莱切斯以回归分析所得出的基督教有显著正向作用的结论。伊斯兰国家同时具备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缺乏独立国家经历、经济水平较低等不利于民主巩固的历史遗产,因而,伊斯兰教的作用也可能被高估。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得出,在变量主要由二分、定类和定序等形式组成且中小规模样本的研究中,定性比较分析相比于回归分析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出发比较了西方和我国保险中介制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根源,对于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角度的解释,借此例示出重视文化分析的经济研究和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发现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处于长三角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的中心地位,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受行政区经济约束,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联动特征较为明显。QAP回归结果表明,密切的数字经济交流、空间临近性、产业结构关联是强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的重要因素,其中数字经济的作用最为明显。鉴于此,长三角各城市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共享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等方式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农户脆弱性的文献,总结农户脆弱性的概念、研究框架与评价方法,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下农户脆弱性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对农户脆弱性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结论:未来,应在现有农户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重扰动农户脆弱性研究,重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农户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