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康  宁宣熙 《商业研究》2004,(13):59-6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加入WTO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趋势,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则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应从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完善企业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强化员工继续教育和注重企业化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2.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警示,分析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3.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宁宣熙 《商业研究》2002,(15):113-115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选聘、使用、考核、培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偏差,其应对对策是:大力增强激励机制,积极提供用武之地;注重人才的学习培训;优化人才的专业结构;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科学评估人才的价值;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与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4.
陈琪  宁宣熙 《商业研究》2002,(8):113-115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选聘,使用,考核,培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偏差,其应对对策是:大力增强激励机制,积极提供用武之地;注重人才的学习培训;优化人才的专业结构;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科学评估人才的价值;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与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5.
虚拟企业知识分工与协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知识经济奈件下,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企业就是知识一体化的组织。在对知识分工与协作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虚拟企业的知识分工协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的知识分工协作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56.
虚拟企业内成员企业间知识协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协作在虚拟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以信息网为基础构建了虚拟企业内成员企业间知识协作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根据模型对知识协作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7.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的多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活动,由于现实条件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从而形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本文从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认识风险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平  宁宣熙 《商业研究》2002,(21):129-13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组织必须尽快转向真正的顾客观念和营销观念,使经营重点转移到为顾客服务、提高顾客忠诚度上来,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着眼于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为此组织各部门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设计和执行有竞争力的顾客价值传递系统,以实现顾客满意,并进一步实现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59.
人才及人才发展的特征均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灰色系统理论则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功能上去考察事物的相互联系.灰色系统理论正是以相似性为依据,以模拟、比较为手段,研究事物及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将灰色理论引进人才管理研究,是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或纷纷倒闭或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以提高民营企业生命质量和延长民营企业寿命为目标,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和企业微观三个纬度及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给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