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将COD和S02去除量作为产出,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1992-2009年中国28个省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差距对它的影响.我们发现,人均GRP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区域差距缩小带来生产率增长差距的缩小.工业化程度提高导致生产率增长率下降,而外贸依存度和人口密度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没有完全走出粗放增长模式.另外,横向经济区划对于区域经济差距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2.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3.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经济纵横》2022,(7):1-12+137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4.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青海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么,今天的青海应该如何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有选择的争取中央支持、适当运用区域发展的办法,是青海实现经济飞跃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5.
未来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对中国的整体竞争实力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已经进入了“入世”后过渡期,随着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与冲击无疑会增大,各个地方只有携手合作,才能从容应对日益加大的挑战与压力。  相似文献   
36.
从特区到试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都是中国特殊的区域战略措施,但它们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设立的,不能混淆其区别。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特区、全面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局部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者在设立的初衷、区域与主体方面是不同的。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推进,未来趋势必然是将重点放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能否在体制机制方面明显创新,是新试验区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正> 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出现了一大转变,即从单纯救济转移到以开发为主上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单纯救济不仅未能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反而带来了许多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弊端,如“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等。若要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开发贫困地区。然而,当前贫困地区开发工作中存在不少混乱的、不全面的认识,它们在  相似文献   
38.
本文将Selden和song(1995)的一区域EKC模型扩展到两区域,结合跨境污染外部性的非对称性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两个我国流域内区域环境合作的特征,分析了非合作、部分合作、完全合作三种情形下两个地区的消费、资本存量、治污投入和污染水平的运动路径和稳态水平以及两个地区的福利水平的变动.模型认为,合作所实现的总体福利的增进不能直接保证两个地区福利同时增进,下游与上游地区在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方面,需要引入补偿机制.最后分析了三种补偿方式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西部大开发转型的必然性与未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具体化。自从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就是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西部地区目前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西部地区内部分化十分明显。西部大开发转型是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0.
中美贸易战实质上是一场国运之争,中央、地方与企业共同推动建立国家区域企业三位一体有为的自主创新体系,是理性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冲击与挑战的必然选择:国家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保证实现中国富强梦这一国家优先战略目标并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措施;区域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治疗穷堵老区域病并促进不同类型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企业获取长远利益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障。治疗"芯痛"还需要中央、地方与企业有所不为,避免陷入重复建设与政企不分等误区。理性选择自主创新方向必然要求中央、地方与企业三个层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审慎抉择并协调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