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2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57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50篇
农业经济   39篇
经济概况   2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谈到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甚至全国的米粮问题时,不少论者常用“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作为佐证。只是对于这一谚语产生、流传的时代背景、条件,却很少有过专门的论述。就今所见,“湖广熟,天下足”之谚,至迟在明代前期已经流传。考察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特别是这一地区及长江沿线米粮的生产、运销情况以后,就不难发现“湖广熟,天下足”谚语包含或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是多么丰富;进一步将此谚语与宋代流传的“苏湖熟(或作苏常熟),天下足”之谚加以比较,更可知基于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差异之上,两谚语的含义是大不相同的。简单地将二者相提并论,或者说在米粮问题上,明清时期的湖广取代了宋代东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都是不尽妥当的。有清一代,长江沿线米粮流通的趋势是;范围愈益扩大;各地区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供求关系趋向紧张;无论整体或局部的粮食价格都在上升。它反映了清代社会经济诸如人口增长、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2.
锡林郭勒种畜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部草原,场地辽阔,野草茂密丛生,锡林郭勒河贯穿牧场境内,泉水数处,溪水长流,水草并茂,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优良基地。全场总面积2,899,725亩,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国营牧场之一。这个场是1950年开始建立的,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职  相似文献   
163.
清洁生产能较好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困境。清洁生产技术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它的模仿和扩散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极大改善。政府强制性管制政策和措施由于高成本和低灵活性受到限制和批评。而行业协会拥有信息充分和集体行动效率等比较优势,可实现环境绩效和行业发展的双赢。论文首先对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经济学分析,厘清行业协会在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扩散的比较优势;并分析政府环境治理的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重要性;最后以温州合成革行业为例,检验行业协会参与自愿性环境治理在中国情景下的可行性。由行业协会参与作为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温州经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4.
明清长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中国农史》1993,12(2):35-47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垦殖的扩张,长江中游丘陵山区的陂塘类小型灌溉水利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科枝条件限内)。各地灌溉设施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但发展不平衡。又表现出规模小、存废交替无常等共同特点。这个时期所创建的灌溉设施中,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由于垦殖盲目扩张,垦殖与水利建设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垦殖过度给水利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水利难以保证农业垦殖的维持与发展。山区农民“以水为命”,“惜水如血”,在灌溉水利的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妥善处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灌溉与多种经营、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至今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5.
清代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农田的发展及其综合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以来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发展的考察表明,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形式的堤垸,在湖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兴起发展,对本区的生态、水土、水利、粮食生产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经济效益的获得。大面积土地的垦辟,为湖广米粮生产、外运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对解决人口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后是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由于盲目扩张围垸,没有合理规划水利蓄泄,引起了一系列关系的失调。最终又导致了经济效益的降低,这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时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对立统一体现。只有既注意获得经济效益又同时注意生态效益,才能促成经济的持续发展。任何片面的或只图眼前利益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人口变动在湖区堤垸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明代或者清代,人口的增长都是围垸的重要动力。尤其清代人口的自然剧增,成为历禁私垸而不止的客观原因。禁止围湖造田,绝非一纸行政命令所能奏效。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江汉洞庭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威胁至今犹存。水是流动的,治水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广大的地区和复杂的条件。围湖造田与上游山区的垦辟及社会人口问题紧密相关,仅仅着眼于湖区,解决不了湖区的问题;局限于自然的水,根治不了水患。禁止围湖造田,甚至退田还湖,固然不失为暂时延续河湖水面存在、缓和矛盾的手段,然而,绝非稳定河湖水利关系、重建生态平衡的治本措施。山青才能水秀,全流域的合理规划,水土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妥善解决人口问题,对于防止上下游、山区湖区的滥伐滥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6.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明清时期,人口急剧膨胀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转化成为农业垦殖扩张的强大促动力量,掀起了一次持续的农业垦殖浪潮。由于此前的宜农土地垦殖已趋向基本饱和,垦殖扩张所向,主要是条件相对差、难度相对大的省际山区、江湖河海滩涂、沿边僻远地区等。与此相应,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广,成为当时农业垦殖扩张的重要条件。垦殖扩张所及的不少地区,都以玉米和红薯为主要种植作物。受上述诸因素影响,明清时期农业垦殖过程中体现出盲目性、强争性、粗放性和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及局部专业化生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垦殖效益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至今不可忽视。从社会经济方面言之,明清农业垦殖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扩大、粮食生产量增加——从而对养活膨胀的人口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调和了地区间的开发不平衡状况以及对商品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等方面。除此之外,垦殖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亦不可忽视,诸如对森林资源及其它植被的过度浪费和破坏;必然引起的水土流失,致使“山形骨立”,江湖淤垫;众多山区林产品趋向枯竭;动植物资源品种急剧减少以及对气候调节功能的削弱、自然灾害的增多加剧等;过度的垦殖,盲目的农侵牧、牧改农引起的大面积土地沙化;还有因围垦而导致的河湖水面积急剧萎缩,由此造成的调蓄功能的破坏和灌溉效益的丧失以及对航运、水产以至于气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区围垦过度与山区毁林垦殖的紧密联系不可忽视,二者不可孤立看待。治水治山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7.
通过锦江国际花园项目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结构混凝土楼面一次成型技术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检验和控制措施,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8.
文章从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投资差额、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变化。  相似文献   
169.
17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明确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重心。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应紧紧围绕这个重心、这个大局来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该适应新的形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