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技术的进步使现在的客户可以拥有大量的信息和众多的选择。当主宰市场的力量向客户转移时,企业就必须有新的办法来理解并影响他们的客户。这种趋势的焦点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一种训练有素、综观全局的方法。用户这种方法来识别、吸引和留住客户,并向客户整合供应链,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结合起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问答徐建新第九讲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问:乡镇企业为什么必须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应当怎样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城市企业逐渐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乡镇企业因城市改革滞后而形成...  相似文献   
66.
一1.我国农村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在以政治运动形式推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形成、并随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而逐步强化和巩固起来的。当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直接对象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在理论上,认为农民是小私有者,具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无产阶级不加正确引导,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为此,需要一种外部的超经济的力量来引导,从某种意义上是迫使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力量就是无产阶级对农民的政治领  相似文献   
67.
徐建新 《现代商业》2014,(11):25-2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高科技时代。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现代经济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下面对新时代下物流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核算手段和核算内容的创新措施展开阐述,希望能对我国物流业的财会改革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促进我国物流企业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8.
我国水利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快速向前。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围堰的建设是一切后续工程建设的基础,它关系到之后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我国水利建设虽然积累了几十年的建设经验,但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围堰工程中仍然频频出现基坑不稳定、接口渗漏等现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围堰的各种形式,并对围堰施工时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并重点针对实际水利围堰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有关工程人员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信息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子,信息引导则是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搞好信息引导,才能顺利实现农业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就有可能使经营者走上盲目发展的歧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很多很广,怎样才能够满足农民的要求呢?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现状和生产特性,一般应达到以下五方面的要求:一是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搞好全程性服务。二是以准确的信息服务于民,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三是提供各种信息时必须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产技术、生产知识、生产设备、经营能力、耕地条件以及销售环境等生产经营因素进行精细的选择与加工,筛选出价值大、适用性强的信息。四是根据生产经营环节不失时机地提供信息。五是作为指导生产经营的信号,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0.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新 《经济学家》1995,(2):114-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