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和在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当今国际上倡导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和参与式管理理论角度,以江苏省皂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参与灌区管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主管理排灌区在我国灌区运行中的绩效与缺陷,自主管理排灌区模式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作用,并为我国灌区体制改革如何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医疗服务配置与利用为视角,通过构造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会通过农村医疗服务来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但改善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会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利用,而城乡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配置;目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江苏省、安徽省和贵州省3县(区、市)761位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四部模型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行为的一般模式。从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来看,经济因素已经不再是决定其是否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唯一重要因素,农村居民自身的健康需求成为其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其医疗类型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来看,医疗服务价格偏高会加重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为此,农村公共卫生政策要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对疾病认知和预防的能力,以低收入者作为政策作用的主要对象,并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且农村医疗保险的开展应优先发展住院及大病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试点实施以来,已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作为当前新医改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新农合制度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也担负着促进居民医疗公平和健康公平的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五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需求角度讨论新农合制度的受益问题,并讨论农村居民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发现,调查地区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低收入人群并没有获得与他们的需要相对应的医疗资源,并承担了较高的疾病经济负担,新农合的补偿制度对居民收入和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有所改善,使低收入人群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江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沿线国家建设、助力国民经济增长和谋求自身发展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本文总结江苏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并分析江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现状,同时使用Python技术分析公司年报识别出“一带一路”企业,在研究参与企业的基本经济特征后发现,江苏“一带一路”企业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在企业性质上看主要分布于国有企业。以绿色专利数据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果表明,江苏“一带一路”企业比未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更高;“一带一路”企业中,国企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优于非国企;苏南地区的绿色技术水平在三大区域内领先。江苏目前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污染治理、绿色制造、绿色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投资不平衡、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分析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制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教育支出能强化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社会经济地位指教(SES)作为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分析了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对健康风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缓解居民健康风险,较好的经济状况可以部分地抹平其他因素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但经济状况较差的居民则不具备这种收入平滑健康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