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3篇
贸易经济   5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双重二元结构与农村人口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双重二元结构的运作在客观上恶化了农村的生存环境,进而从物质到精神两方面建构了一个高生育环境,使得城乡的生育意愿、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等方面形成显著反差。在双重二元结构的框定下,不能使农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和落后。因此,要重塑农村人口增长机制,仅靠计划生育是远不够的,根本上还将取决于发展战略的重构,传统农业的改造,乡村人口生存环境的改善及双重二元结构的一元化进程。  相似文献   
62.
非大智慧大勇气不可为:论我国生育政策的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生育政策的讨论由来已久,同时也长期议而不决。但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发展、人口问题的转型,讨论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一句忠告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宣传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事实一再证明,一些历史性的错误原本可以避免,之所以最后坐失良机、酿成悲剧,就在于讨论不够、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穆光宗  陈卫 《开放时代》2001,(1):91-101
实现最后的人口转变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非常直接和明确的追求。“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真正关键与其说是如何强化行政制约机制,不如说是优化和强化利益激励的机制。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原则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这就是在尊重群众的情感、关注他们基本需求的满足和生育权益的保障中实现代际公平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64.
<正>党的二十大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了五个方面,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概言之,这是一条共同富裕、全面协调、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一般地,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以及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66.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失独。唯一性的内源风险和多样性的外源风险一旦结合,就可能产生出新的失独家庭。根据全国性卫生年鉴统计,每年失独家庭增加7.6万个。专家估计,全国目前有2亿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预计可能产生1000万个失独家庭。家庭是社会细胞,巨量的“细胞残缺”这是最大的人口风险。  相似文献   
67.
对我国生育政策的讨论由来已久,同时也长期议而不决.但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发展、人口问题的转型,讨论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一句忠告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宣传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事实一再证明,一些历史性的错误原本可以避免,之所以最后坐失良机、酿成悲剧,就在于讨论不够、思路不清、决策不力.毫无疑问,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一个"热"的问题,但需要"冷"的思考.仅有热血情怀和爱国精神并不足以解决问题,现象层面上的讨论也只是空发议论.在历史的关口面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透彻、负责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68.
近段时间,北京人口是不是太多以及如何减负的话题讨论热烈。在讨论中,北京人口太多几乎成为共识,这好像也很容易得到共识者们日常生活体验的印证。然而,在我看来,北京人口是否太多这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带偏见的话,那么我们会说,只是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我们会痛感人口太多,如节假日时人头攒动的公园名胜等场所,上下班高峰时空间紧张的公共交通,天天车来车往、人进入出的大小车站,等等。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另外一些场合,我们对人口问题的感觉却不强烈甚至于无,在这样的时刻,再去谈论人口问题反倒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相似文献   
69.
新世纪 ,新千年 ,我们为我国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 ,却发现我国的人口学发展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有人认为人口学研究处于“萎缩”的趋势 ,也有人认为人口学研究面临“第二个春天”。我们常常说人口学不等于计划生育 ,那么 ,人口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人口学是朝阳学科还是夕阳学科 ?我国的人口学研究到底该如何发展 ?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人口学研究工作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 0 0 1年 9月 2 4日 ,《市场与人口分析》编辑部在北京大学交流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人口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口学会等教学与研究机构的 2 0多位人口专家应邀参加了座谈。这是新世纪关于我国人口科学发展问题的首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有鲜明的观点 ,有激烈的争论。与会者认为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次富有学术和争辩气氛的研讨会。本编辑部现将会上发言整理成文并按发言次序摘要刊登。刊登时除努力表达清楚作者的观点和认识外 ,还尽可能地保留了作者发言时的语气。本编辑部热切希望能通过论坛这一形式 ,一方面尽可能地表达诸多学者从不同  相似文献   
70.
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格外怀念北大老校长、我尊敬的浙江老乡马寅初先生.正是因为马老先生在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而因言获罪泰山压顶之际仍坚守了自己风韵独标的话语权,才给人口学界留下了光耀千秋、最可骄傲的一笔财富.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来讨论人口学的未来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的学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科的命运.在我看来,中国人口学的未来就在于直面事实的同时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