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3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9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员工要不断提高情商,加强换位思考,积累心理资本,善于自我调节;企业要营造公平氛围,消弭情感距离,培育情感领导,构建开放环境--共情又被称为共感、移情和情感移入,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可通过分享和沟通等方式实现。"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是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常有的共情状态。  相似文献   
352.
建言未采纳被认为是制约高校教师后续建言行为的关键阻力,而现有文献对未采纳情境下教师后续建言的生成机理知之甚少。首先,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个体-上级”互动视角下高校教师建言行为演化的“诱发-应答-效能”过程框架。再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建言未采纳情境下上级解释充分性与高校教师后续建言行为的关系模型,并考察建言态度、控制感和主观规范在这一关系中的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级解释具体性、敏感性均会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后续建言行为,这两种解释策略通过心理安全感、建言效能感和管理开放性感知进一步影响教师后续建言行为。研究结论加深了未采纳情境下高校教师建言行为演化趋势及其前因机制的理解,为解决“高校教师建言何以可持续”的实践难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53.
新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稳定而持续的资金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银行和农民自身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但也面临经验不足、法律依据不充分、存在潜在风险等现实困境,为此,有必要结合现有困境选取化解策略,在政策、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推动社会资本的有效参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354.
355.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是由于已运营公路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交通出行的需求,高速公路在进行改扩建时,需兼顾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无法对其进行长时间中断交通,因此在改扩建过程中,既要保证运营安全、畅行,又要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那么其安全交通组织是关键。本文以广西桂柳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分别对该高速公路在改扩建过程中的路基施工交通组织以及桥梁施工交通安全组织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些方法和技术对现场施工交通组织有着较好的引导作用,且显著改善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拟为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6.
覃帅  符雯雯 《山西农经》2023,(13):145-147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多需求。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保障,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意义,研究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7.
符凯凯  李继奎 《现代企业》2023,(3):116-117+131
<正>企业员工存在心理负能量,可分为心理妒忌、心理退缩、心理焦虑和心理倦怠四种类型,其产生是受上级辱虐管理、企业变革冲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价值降低的影响。防治员工心理负能量,企业应优化公司文化,培育包容型领导;加强心灵治理,拓展心理引导方式;关注职业发展,运用复合激励策略;增强责任认知,提升工作重塑能力。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