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财政金融   961篇
工业经济   415篇
计划管理   1729篇
经济学   1091篇
综合类   463篇
运输经济   107篇
旅游经济   23篇
贸易经济   1174篇
农业经济   667篇
经济概况   1207篇
信息产业经济   37篇
邮电经济   18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胡险峰 《商业会计》2021,(15):24-27
文章从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重点内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重分类出发,分析新旧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和重分类的联系和区别,并针对金融资产的各具体品类和项目,归纳列示其在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下的分类和列报,以为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过程中需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涉及到估值技术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问题.本文基于实务案例视角认为,如果不存在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活跃市场的,且不能可靠地以收益法对该固定资产进行估值的,企业应选择成本法作为其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中的估值技术.  相似文献   
143.
当前社保基金管理实践中,部门间数据共享质量、基金监管手段、基金管理方法尚未达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要求,死亡冒领、重复领取待遇等情况时有发生,经办内控和行政监督存在“各管一段”现象,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对社保基金收入、运营、支出进行全领域、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监测分析,整体提升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能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相似文献   
144.
在《拉美17国养老金覆盖面:趋势与失衡》(见《中国社会保障》2021年第12期)中,我们介绍了拉美17国的养老金制度类型与养老金覆盖率、养老金覆盖范围的发展失衡情况(包括性别、地理位置、企业规模、收入和受教育程度5个方面)。在本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养老金覆盖率的影响因素,总结前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5.
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并对行政垄断,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绿色财务管理的短期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人们虽然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其危害性,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类的这种破坏行为并没有真正停止或减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它的行为对生态问题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改变企业的经济行为。作为经济主体其目标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只有保证其有一定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来改变其行为以利于解决生态问题才是可行的。鉴于此,本文从市场上各类企业的经济行为特点入手,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9.
"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告利用目标一致性评估方法,对“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2001~2004年)做一初步的后评价。对“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的五大类、26个主要指标和近百个分项指标的定量比较表明,“十五”计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速度初步抑制,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科技和教育进入黄金增长期,可持续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本世纪前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了一个好局。“十五”计划提出的规划目标绝大多数按期实现或能够基本实现,部分目标已经提前或超额实现,只有少数目标与当初规划偏离较大,主要包括:(1)产业结构调整偏离了原定目标,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更加突出;(2)就业结构调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二产业资本深化排斥劳动力的同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高增长、低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3)能源需求增长过快,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煤炭生产和消费超常规增长,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4)主要污染物排放先下降后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酸雨污染加重。“十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主要偏差,表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规划设想没有能够实现,增长模式粗放的问题不仅没有明显改观,还出现了增长质量下滑的问题。“九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结构调整,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的趋势,而进入“十五”,特别是2003年以来,投资驱动和投资效益递减成为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逆转。“十一五”规划需要将转变增长模式继续作为中心任务,核心是改变“资本高投入、就业低增长、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特别是要转变工业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0.
建国以来,湖南地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以致生态失调,生产不够稳定,山区人民生活较为困难。一、湘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1.土资源、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多熟制生产和经济作物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湘南地区为省内人口较少、耕地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区土地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8.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16亩(全国人均1.19亩);垦殖指数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