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与宏观政策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LM模型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已经是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论断,我国学者也从这个论断出发,分析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由于我国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决定了我国的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与IS曲线的交点位置随之与发达国家不同,进而我国运用该模型的所有结论都将与经典理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中央银行也没有以买卖国债为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蓓君  胡海鸥 《河北工业科技》2007,24(5):265-269,280
美国、日本、印度、智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利率自由化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对其利率自由化步骤和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市场比较成熟是其改革的前提,逐步放宽管制是其改革步骤,即在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条件下推进利率自由化。中国不能直接照搬这些操作,而应该先培育金融市场,待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再参考这些经验,深化利率改革。  相似文献   
13.
造成经济过热以及现行调控方式效果不佳的关键在于国际收支顺差还在增加,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在于缩小国际收支顺差。而内需上升可以填补外需下降的缺口,将促使整体经济进入健康有序的运行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中,赌博往往与人性的堕落,倾家荡产,铤而走险连在一起,所以作为赌城的拉斯维加斯在我国一直臭名昭著。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我国意识形态所描绘。这次我们游学团在拉斯维加斯的短暂的逗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赌城的规范有序和整洁漂亮表明它不仅不是罪恶之城,甚至非常可能是希望之城。  相似文献   
15.
套用经济学关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对MBA学生的告诫和讽喻也可以归纳成这样四个问题:为何学习,学些什么,怎样学以及学成什么。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未能有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理论界未能充分认识到我国货币必要量公式的不适用性。本文拟对比展开讨论,并提出使之变得适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买外汇发行人民币的制度背景的消失,由此产生的经济弊端逐渐凸显,而弊端产生的根源在于,买外汇发行人民币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企业之间的交易,缺少财政的参与,导致货币超发且没有回流机制。铸币税是政府发行货币的结果,被普遍认为是解决财政赤字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货币发行方式与铸币税的规模、性质和退出机制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并直接影响着铸币税的效用。因此,文章从铸币税的视角分析了买外汇发行人民币的弊端,并提出了我国人民币发行方式的机制转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变化或分析市场利率在政策公告后的变化趋势,可以间接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度量;利用相应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检验模型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可知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的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增加政策操作方面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19.
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海鸥 《上海金融》2000,(10):17-19
  相似文献   
20.
经济之势,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房市在经历了2007年的疯狂上涨之后,在2008年跌入了低谷。 于是,买了房的,不想眼睁睁看着资产缩水;没买房的,持币观望,希望房价再跌。此时,政府该不该出手力挽狂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