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62.
莘县粮食系统共有基层企业29家,在职职工1700人。粮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给粮食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特别是农村粮食附营企业的经营,更是困难重重。一是人员多负担重;二是地处乡镇,信息不灵,观念滞后;三是项目少,基础差,设施简陋;四是国家储备粮集并管理后,政策性补贴收入逐步取消。对此,县粮局在搞好主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  相似文献   
63.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相似文献   
64.
我国商品出口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很多学者将中国出口的强势增长与人民币汇率低估联系起来,认为后者是导致前者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商品出口强劲是否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相关性是个仍需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1990到2007年的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商品出口的实际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知中国商品出口的迅猛增长并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范爱军  周京 《山东经济》2009,25(5):13-17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其FDI与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问的关系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文章主要采取山东省20多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和VAR模型,来进一步说明山东省FDI、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正>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是大力扶植和依赖中小企业。目前,台湾中小企业(指资产额在4千万元新台币以下)的总数已达70多万家,占到台湾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7%,外销金额占台湾出口总额的65%,中小企业的产值则占到总产值的80%以上。台湾中小企业无论在发展初期的进口替代阶段,还是在后期的出口导向  相似文献   
67.
68.
范爱军  赵理尘 《财贸经济》1990,(5):50-51,41
近几年国际贸易领域中掀起了一股保护主义浪潮,这股浪潮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旧有秩序,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这股保护主义浪潮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69.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0.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毗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传统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互补的资源禀赋结构等因素,促使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刚刚建交时的64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19亿美元,增长了17倍多。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