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公司或低成长机会的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为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本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蔡吉甫 《特区经济》2007,225(10):167-168
企业风险的产生与企业内部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权价值形态之间的转换关系密切。本文运用产权理论,结合企业的不完全契约的性质,对企业风险形成的机理、本质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
蔡吉甫 《特区经济》2006,(12):184-186
内部控制与产权关系密切。本文在对现有内部控制理论文献回顾与评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不完全契约的性质,运用产权理论,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对象、目标、内涵、功能、存在的制度性原因和框架构成等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控制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隧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免遭大股东的侵害.因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多地体现了大股东的意愿,表现出很强的隧道效应.  相似文献   
15.
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商业信用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考察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等商业信用模式的交易费用、风险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实证检验了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商业信用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获取能力,降低对预付账款的依赖。进一步研究证实,上述财务报告质量对商业信用模式选择的作用在民营控股公司中表现得更强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投资价值效应的一般原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重新进行了审视和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经营业绩均与其投资支出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且投资支出比例分别在0.47727和0.36971时公司经营业绩达到最高。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既包含投资不足,又存在过度投资,因而是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商业信用再分配的基本原理,从金融漏损和信贷歧视的视角系统研究了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的银行贷款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出,其中一部分则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发生了漏损。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金融漏损效应在盈利能力低的国有企业表现得更明显。而正规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迫使民营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基于隐性契约关系的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2006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在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双重软预算约束的框架内,实证检验了银行负债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研究发现,银行负债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整体上是失效的,这种失效对于政府控制的公司是恶化的,对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则是弱化的。若深入到银行负债的具体构成,研究显示,短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是弱化的,在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则是有效的;而长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是恶化的,在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则是弱化的,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长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失效问题在省级政府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中变得越严重。相反,对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省级政府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长期借款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则分别是有效的和弱化的。上述结果说明,在我国双重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制度性根源未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银行负债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及由此导致的过度投资控制功能失效问题并不必然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而自动消除。  相似文献   
19.
蔡吉甫 《财会通讯》2010,(3):109-111,117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均对公司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但相对而言,投资不足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从对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检验来看,自由现金流量多的公司,成长机会低的公司,银行负债高的公司,以及国有控股公司更可能出现过度投资。相反,总经理为女性的公司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沪深两市1002家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所作的回归结果表明,内部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表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并在内部人持股比例为42.36%时达到最优。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表明内部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超出该范围,反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时42.36%的最优持股比例说明,为了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股东须为此付出过高的代价。另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最后,本文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