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台经济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同时也改变传统的企业边界和政府职能的定义。基于企业边界理论,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理论中强调的成本、专用性等因素可能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新因素是由于数字的重要性而产生的权力因素。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拥有执法权,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因此,基于政府职能理论,对政府的职能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平台经济在重塑企业边界和优化政府职能方面的中介作用,提出“政府利用平台影响企业边界,企业通过平台优化政府职能”的双向互动路径,为研究政企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表明,政府利用平台,实现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提高监管规范,促进合作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影响企业边界;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跨界经营与异业合作,促进创新竞争,实现资产虚拟化和共享化,进行数据驱动经营和个性化服务,促进价格竞争与服务优化,进而优化政府职能。因此,政府应积极利用平台经济的优势,鼓励企业成立或加入平台,积极开展平台化转型,支持平台经济的发展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创新发展,更好履行政府义务、...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亚欧国家合作发展新纪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渐成串联中亚、连通中欧的旗舰项目。历经十余年探索与发展,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国际运输的新通道,成为亚欧贸易的陆上桥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与俄罗斯、蒙古、巴勒斯坦、阿富汗和中亚三国接壤,拥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双陆路口岸,是中欧班列西行出境的必经之地。新疆借助中欧班列的巨大优势,建构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畅通了国际物流通道,维护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新疆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沿线多国“一体化”共建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通过分析中欧班列发展的现状,阐述中欧班列对新疆对外贸易的规模增长、贸易平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方式转型、贸易成本降低、陆港建设推进等影响,提出借力中欧班列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改革》2023,(2):139-154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技术水平的作用机理,依据2009 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期DID经验验证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支持产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加了企业对先进知识的发现、获取、转化和运用能力,这加强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带动周边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上述结论说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助于企业将先进技术“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且能够促进企业吸收高技能人才,有效运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