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2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非对称信息在政策制定者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披露程度,它包括中央银行对政策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及公众对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两层内涵.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选择多大程度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实际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政策有效性是决定是否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唯一原因;而实践中无论是透明还是隐秘的货币政策,都有可能实现比较理想的调控结果.  相似文献   
42.
电子结算系统的创新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基础货币的需求,使得加拿大等国的中央银行转向了无基础货币供给的利率调控,这种调控模式操作简单,而且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支持。这就提示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应对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货币对我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相似文献   
43.
我国民营银行的实践定位及市场准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营银行的内涵,要从实践中进行把握,而是否应该允许民营银行进入市场,也应当由经济实践中的实际需要去决定。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再考虑到目前市场对民营银行的强烈需求,我国应当及早允许民营银行进入市场.但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法律、市场环境及监管手段的完善.  相似文献   
44.
45.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对中央银行传统的贴现政策进行改革,可以使得贴现窗口在稳定利率波动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设定操作区间的利率调控模式不但简单透明.而且在平滑利率波动方面较之公开市场操作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6.
2007年3月30-31日,首届中国立信风险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税务总局、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47.
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的中国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动态衡量指数,并利用我国同业拆借及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的政策决策上,目前政策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这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48.
由于受短期目标的约束以及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若货币政策工具及调控时机选择不当,或政策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通过构建包含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条件指数(MCI),并考察其实际值与均衡值之间的离差状况,结果表明MCI及其缺口可用于间接测度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的大小,而所得到的风险指数可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9.
经济危机和信贷扩张背景下的通货膨胀风险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货币长期中性的假设,建立通货膨胀风险测度模型,并将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信贷扩张作为冲击因素引入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不再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可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超出预期,则从2010年开始,CPI指数将重新回到大于零的区间,但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中国2009年信贷扩张的效应可能在2~3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利用主流财经报纸上与经济不确定性相关的文章报道频度,同时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和关键词搜索,分别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用于度量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基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尤其在高经济不确定性状态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的调控有效性都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