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5篇
工业经济   38篇
计划管理   231篇
经济学   61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02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晓 《西部论丛》2007,(9):80-80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正纷纷作出买房炒股选择,这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选择呢?让我们试着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作些基本分析。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国民经济已陷于"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下一步:回归参数调控和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紧绷的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乐观气氛。确实,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对于宏观调控效果是一个很好的印证:GDP增长9.7%,消费价格却控制在3.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仍然高速,而物价却保持稳定,因此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在近期应不会出台。难怪市场因此面露微笑。但是,宏观调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远去,随后的宏观调控的走向仍将构成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与市场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从2004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谈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显然为时尚早,最令人担心的增长断裂与崩溃却也未必真的出现,中国经济在激烈的宏观调控后如今正处于最微妙的短暂平衡之中。展望未来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既有持续下滑并出现经济由热过冷这种令人担忧的可能,也因经济体中蓄积了太多的热量而有值得警惕的迅速反弹的可能,同时最大的一种可能以及最好的一种前景也在向人们招手。那就是经过短暂的激烈波动后,经济在低物价下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增长,从而真正实现宏观“软着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看得见的手”何去何从。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抉择就是,是继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路前行,固守目前主要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着力点、以产业政策为取向的“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还是相机抉择。灵活变化,逐步退出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转而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措施,适时转向参数调节和市场化调控。就如同是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行政和市场型调控的抉择亦是当前宏观调控进程中生死抉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市场如何变化,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今后的宏观政策理念和操作。在2004年6月号的博士咖啡报告中,我们在国内最早预言,由于本轮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宏观调控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眼前一段“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期,不过是宏观调控的间歇期,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本轮经济上行的力量并未消失,诸多隐忧与陷阱仍然存在,各种博弈力量伺机而动,宏观调控还将大大发挥作用。但只有以变应变,以动制动,以最小的成功寻求最高的效率,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和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7.3%的增长,虽不能说是一枝独秀,确电并不多见。但是价恪走低,通货紧缩压力依旧,下岗再就业减少,失业压力增大,预示着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始终保持了较快增长,不过,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有两次例外,第一次是200l美国新经济危机爆发,将全球几乎主要的经济体都拖下了水,当时中国经济以“一枝独秀”的态势吸引了各国的眼球。第二次则是2003年,2003年的中国经济由于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从而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中国目前这一轮黄金增长可以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但由于对“世界工厂”效应的反应大过强烈,中国经济正二步并作一步走,甚至三步并作一步走,过热倾向日益明显。抑热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9月18日,上百位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及公共机构的领导者和思想领袖云集北京,参加由IBM主办的"全球创新展望"(Global Innovation Outlook,GIO)论坛,他们的话题只有一个:考察技术、商业和社会交汇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机会,运用开放的多学科方式去揭示那些在传统方式下难以揭示的理念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审计质量的理解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从最初认为审计质量单指审计工作过程质量或者是审计最终产品(审计报告)的质量,逐渐发展到目前的认为审计质量既包括审计工作过程质量又包括审计最终产品的质量两个方面,将审计这种信息产品的形成过程、传递和使用过程同时纳入到了审计质量的内涵中,但这种对审计质量的理解更多地是从生产者即审计服务的提供者的角度进  相似文献   
18.
企业要为市场伦理而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 《中外管理》2005,(5):16-16
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人类最昂贵的计划制度,但因为缺乏合理的市场伦理,却有可能陷于人类最昂贵的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19.
据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显示,江苏省今年棉花进口量剧增,上半年该局共检验进口棉花171批、28万多包,货重6.5万多吨,总价值7376.4万美元。但是,从上半年江苏检验的情况看,进口棉花的质量问题和数量短重十分突出,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人类最昂贵的计划制度,因为缺乏合理的市场伦理,却有可能陷于人类最昂贵的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