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赵铮  王瀛 《南方金融》2012,(7):61-66,45
本文以棉花、铜、天然橡胶三个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基于t-Copula模型,利用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在一定权重下由三个品种构成的期货投资组合的VaR和ES值作为投资组合的保证金数值。Kupiec回溯测试结果表明,t-Copula模型结合极值理论计算出的期货投资组合保证金相比其他方法能够在较好覆盖极端风险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2.
王倩  赵铮 《金融研究》2018,460(10):89-105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GMM和固定效应模型从融资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杠杆的顺周期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总体上杠杆倍数与经济波动显著正相关,但国有商业银行杠杆相对稳定,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杠杆较高且有显著顺周期性;宽松货币环境下,银行发展状况差且流动性强的银行倾向“加杠杆”,且杠杆越高,顺周期性越强。同业融资会增强杠杆的顺周期性,且股份制和城商行的卖出回购有显著的顺周期性。本文研究表明,稳杠杆的重点是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重心是控制新兴同业业务的顺周期性,需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与结构性逆周期杠杆监管。  相似文献   
13.
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历来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因素与土地经营规模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和领域。本文是对该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明确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轨迹和脉络,把握其目前动态,为更深入研究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和最优种植面积提供一个参照平台,并为我国农民收入提高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内需不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铮  张波波  顾新 《特区经济》2008,(12):209-211
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分析了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铮 《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18-120
组织中的人通过管理与组织密切联系。从组织管理的内涵、管理的知识体系、管理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及道德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组织管理与组织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表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关系。组织目标涵盖环境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面,将社会发展、组织赢利和个人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任何一个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中.,管理都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铮 《董事会》2008,(2):107-107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正在由传统贸易层面转入现代金融层面。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大国,中国在获得宝贵发展机遇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为职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最优粮食种植面积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山东、宁夏两地农民的种粮收益情况,分析了影响农民种粮收入水平的诸多因素。本文的研究认为,农户种粮面积、农机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农户种粮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户种粮面积对种粮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本文探讨和测算了山东和宁夏地区农户种粮面积的最适宜水平,并给出了最优种植面积测算的比较静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铮 《改革与开放》2013,(6):141-142
当前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不同力量交错冲突,迫切需要找寻一个被共同认可的国际政治理念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条件;而邓小平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作为这一国际政治理念即天下理念的现实表现形式,有它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而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话机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