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近年来,社会责任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亦是如此,部分企业已开始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本文以2010-2013年江苏A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报告呈报的量与质,并就尚需进一步完善的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作为企业实践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四新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各方面风险管控有力。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测未来潜在增长率。不断降低的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都将对供给侧生产要素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最终会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本文在情景预测中考虑了产能利用率和不能增加有效生产能力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实际利用资本存量的影响。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不仅规模显著增加,而且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牵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十三五”末期的国内外环境,按照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涵盖以下六个方面:创新驱动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国内市场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绿色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于这些主要目标和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预测,参考国家中长期相关专项规划,并要留有余地,本文对“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的选择及其目标设定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对环境支出和环境污染的最优增长路经进行分析,并得到了如下结论:首先,与Selden和Song(1995)提出的环境支出J曲线效应不同,本文得到了环境支出的S曲线效应;其次,在治污技术是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污染—产出也将呈现倒U型的增长路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次,污染—产出的鞍点稳态能够对N型EKC进行解释。其中,N型路径反映了污染路径偏离了稳态后,不再返回稳态的路径;而倒U型污染路径则反映了偏离稳态的污染路径又能回到稳态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Armington模型作为原油进口依存度的分析工具,运用面板数据等分析方法,对Armington弹性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高,且国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国家"高进口量高依存度,低进口量低依存度"的特征较为明显,但依然存在"高进口量低依存度"以及"低进口量高依存度"的现象。同时,部分国家的弹性估计值为负,呈现出"买涨不买落"的特点,本文认为这不仅是原油定价机制的问题,也是国际能源政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排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假说"认为: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减少所得税,能够实现减少碳排放与增加就业的双重红利。现实中,很多欧洲国家通过改变税收扭曲,成功地获得了"双重红利效应"。同样,中国也面临着开征碳税以及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现实问题。那么,通过税收结构调整,中国能否创造出类似于欧洲国家的就业"双重红利"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中国的就业双重红利问题。最终发现:征收10元/吨的碳税对两部门的产出和就业影响并不显著;如果采取征收碳税并减少所得税的"中性"绿色税收政策将会促进中国低碳部门的产出增长;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不同,中国还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就业的"双重红利"。然而,在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改革税收体系以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次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80~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快速增长,不断降低的人口抚养比使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最终使中国物质资本得到了快速积累;而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又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供给.与此同时,随着总和生育率的不断降低,父母能够为有限的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投入,从而带动了人力资本的快速上升.可以说,上...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条件下,失业率将返回其自然水平,进而自然失业率成为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变量。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在不变自然失业率和非线性置信区间估计的基础上,对中国时变自然失业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其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2003年,约为5.42%,此后逐步降低,2009年回落到4.1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自然失业率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特征,但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周期性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特别是2007~2008年,中国周期性失业上升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波特假说认为,合适的环境规制能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从而不仅能弥补企业的"遵循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由于其本身的现实意义,引发了大量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文献提及。为此,本文在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之间构建了数理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对1998—200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初始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确实削弱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率,然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率逐步提高,即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之间呈现"U"型关系;(2)在西部地区,受到环境规制形式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之间尚未形成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的"U"型关系。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使企业不仅能实现治污技术的提升,而且能实现生产技术的进步,进而为中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