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陶江  陆玉麒  王昌燕 《经济地理》2008,28(6):1025-1030
文章以乌鲁木齐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城市用地的空间转换过程进行了定量与定位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城市用地发展仍以外延式扩张为主;②城北主要以非城市土地转入城市用地为主,而南部城市中心区的内部用地转换较为明显,并且近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③城市内部用地转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地租等市场因素促使城市用地不断向经济效率更高的格局转换,而政府则通过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来协调土地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2.
基于县域的豫南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豫南地区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三市为研究对象,鉴于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之观点,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3个相关因子对该三市所辖的28个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和关联评价。结果发现南阳市各县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驻马店市最低,且每个市中各县的发展水平差距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进一步了解豫南三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旅游形象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区域旅游形象的贡献并不仅限于区域旅游业,而是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简述区域发展的旅游形象驱动战略,解析江苏"吴韵汉风"旅游形象定位是优秀的文化定位,但尚存一定缺憾,尤其是与江苏区域发展衔接不够;认为江苏旅游及区域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走向海洋;提出"吴韵汉风,水乡海国"的形象定位,并从旅游发展和区域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定位的优势.  相似文献   
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我国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旅游前进中的波动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沿海内陆差异及省际差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针对每一类地区的国际旅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选择最短时间距离和加权平均时间距离两种指标,以1:25万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的道路网络数据为基础,利用ARCVIEW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对江苏省县级及以上的65个节点城市的可达性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指标在评价其可达性状况时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权平均时间距离度量时,可达性的中心区显著南移,快速干道指向性相对减弱,可达性系数值更加离散.两种指标下,节点的可达性都与节点的中心性相关,其中最短时间距离指标下节点的可达性与几何中心性的相关性较强,而加权平均时间距离指标下节点的可达性则与经济中心性的相关性更强.正是由于这种相关关系,使得两种指标下可达性空间格局都呈不规则的同心环状分布,越向外围可达性越差,而加权平均时间距离度量时可达性的中心区显著南移,快速干道指向性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37.
柯文前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7):1081-1087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8.
依据依据各地专利数代表创新产业的发展情况,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数据为基础,从空间分析的角度入手,在省份、片区、东中西地区三个层面探讨了20年来中国专利数及其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的专利数的空间差异非常明显,中国专利授予数主要集中在东部,并且在不断的南移,中国东南部的创新力的发展速度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回归分析了经济发展对专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江苏省仪征市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亭娜  董平  陆玉麒 《特区经济》2006,210(7):307-308
本文以仪征市为例,分析了仪征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的转变,并利用产业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对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行横行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仪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经济地理》2012,32(11):27-33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