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力资本的权变激励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香港新利贸易公司老总熊融礼和另一港商李其玲女士各投资5万美元,在杭州注册成立新利电子公司,聘请郭华强担任总裁。1993年,新利电子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自助刷卡委托系统,当年即获纯利600多万。1995年初,杭州新利电子公司管理层的核心成员要求持有公司股票,以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价值,但遭到出资人的拒绝,坚持维持现有股权结构不变。  相似文献   
32.
中国企业裁员实践的关键管理要素——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企业裁员管理要素的本土化探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构建起裁员管理的七要素模型,将企业的裁员过程视为一个权变管理系统,其核心是裁员策略,运行的基础是裁员标准、裁员程序和裁员补偿这三个制度管理要素,其动态适应性则通过裁员方式、裁员沟通和人际对待三个权变管理要素来实现。通过对中国本土的120起"裁员门"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中国企业裁员实践存在两大弊端:一是缺乏法制规范和道德底线的任意裁员和暴力裁员;二是缺乏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无序裁员和低效裁员。其根源在于:法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够完善,裁员成本较低;战略导向缺位,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者的投机偏好严重;模仿与盲从,忽视本土文化,西方裁员模式水土不服;对裁员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裁员管理的协同性较低。建议中国企业从裁员动机、裁员成本、实施对象、管理者职责四个途径进行管理要素的选择和匹配,以推动裁员管理规范化和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3.
34.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积累中,构筑理想王国里的皇帝是一部分中国人的梦想和人格趋向。现实社会中,受这种文化影响的企业对人性是如何认定的呢?  相似文献   
35.
组织健康研究的道德化取向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健康研究是个新兴的研究课题,但时文献追根溯源,也可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性研究中所呈现出的道德化取向是理论研究时现实实践的反映和提升;现实实践中显示出的道德化取向,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相关利益群体力量变化的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和财务成为今天组织健康两个并重的评价标准,这对中国企业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38.
引用大量文献资料,从经济学企业所有权理论角度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研究,从管理学与法学视角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激励效应和经营绩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评述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9.
服务型领导是近年来领导学和管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企业组织和领导方式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服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都是在这一环境中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领导理论。文章从领导基础、领导方式、构成维度、领导结果、理论性质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似之处;从理论起源、领导动机、关注焦点、构成维度、领导—成员角色、领导过程、适用环境、影响结果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之处。指出两种领导风格虽然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却具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程红玲  陈维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17-121
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通常会经过概念的引入与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概念的融合与统一三个阶段。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概念的引入和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阶段,现存的争议极大地阻碍了情绪劳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有关情绪劳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现存争议,可以发现关于情绪劳动概念的不同观点正在逐渐趋向融合与统一,为了促进情绪劳动的概念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提出了情绪劳动概念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