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HP滤波方法构造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HP滤波方法和阶段平均法(PAT)对我国经济指标进行了趋势分解,并做了比较分析,然后利用除去趋势的一致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CI),并与增长率循环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2.
欧盟经济波动对我国影响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和欧盟的季度GDP增长率序列,文章计算了各种不同时窗长度下二者的滚动相关系数,发现我国与欧盟的经济周期波动在21世纪后表现出持续显著的同步性特征。并且,通过出口函数的测算,得出欧盟经济增长拉动了我国向欧盟的出口,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当前欧盟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同步下滑,我国应该继续运用积极的经济政策拉动内需,并积极扩展对外贸易,以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地增长。  相似文献   
33.
我国经济指标季节调整中消除春节因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经济指标进行季节调整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消除春节因素的干扰,本文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两种先验的月份调整方法:月平均日值法和比例因子法,并证实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力度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总量增加、支出形式多样化和支援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形式、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建立了包含不同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因素的农业产出模型和农民收入模型,并利用广义矩( GMM)方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需求的角度出发,动态地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国市场化转轨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低于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外商直接投资在1999年以前挤出了国内投资,其后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拉动作用;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本文针对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谷宇  高铁梅 《世界经济》2007,2(10):49-57
本文通过建立GARCH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及其对中国进出口的长短期影响。分析表明:在长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进口、出口的影响显著不同,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在短期内,对进口、出口都表现为负向冲击,但对进口的冲击效应稍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扩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顺差。本文分析还表明,中国出口主要受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及FDI的推动,且出口对价格变动很敏感;中国进口的增长则主要受中国实际收入增长的推动,且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显著不同反映了中国经济内外需求不均衡,贸易结构、贸易方式不合理等经济中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37.
1999年,在连续两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抑制,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但同时经济运行也出现了很多错综复杂的情况。在世纪之交的新千年里,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能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一、当前经济景气状况分析 考虑到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某些景气指标统计口径的变化,我们对景气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一致景气指标为: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_1(各指标均为月同比增长率序列,经季节调整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采用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比、基尼系数以及泰尔系数研究了辽宁省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迅速,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比表明转移支付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由辽宁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出的基尼系数也出现了增长的趋势,说明辽宁省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泰尔系数的城乡分解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辽宁省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因此应该着重降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利用HP滤波对10个主要工业行业投资的增长趋势和波动进行了分解,对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波动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建立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的协整方程和反映各工业行业投资短期波动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的长期影响因素及短期市场波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主要工业行业投资形成的市场导向机制逐步显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不同工业行业的投资增长具有不同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本文首先定性地比较了各地房价的波动,发现其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进一步,本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形式的paneldata模型讨论了房价区域波动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各地区房价波动差异的原因,尤其是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结论如下:无论是房价的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波动,信贷规模对东、西部地区影响都比较大,中部地区较小,表明政府实施的信贷政策对调控东、西部地区的房价是有效的。实际利率对各区域影响差异不大,且影响较小。人均GDP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对中部地区房价影响都比较大,表明中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房价的预期变量在东部地区对房价的短期波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