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23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冲劲的增力 什么时候总是微笑着的李增力看上去比笔者想象中的年龄起码要小20岁,去年他的公司——江苏增力商贸公司的销售额为2亿多元,2001年增力公司成立时的销售额为7千万元,当年突破1亿元。  相似文献   
12.
五粮液涨价。茅台涨价。真正的高端较量在瞬间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地讲,把问题看得很深。谁也解决不了。我的看法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会稽山的董事长傅祖康对记者如此坦承。在黄酒行业,会稽山无论是对营销方式的探索,还是资本运作以及品牌开发,都是比较前卫一点的。而这与傅祖康有着,必然联系。和他接触,  相似文献   
14.
成熟市场也会有一些“幸福”的难题,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结果,关键是能否看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破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规模较大的白酒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如何拓展市场空间。它们在各自的省内市场都占有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再发展下去.空间争夺会更困难。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选择了“走出去”向省外、向全国发展,从2006年到2007年,江苏的今世缘是个典型.当然也包括湖北的枝江、安徽的高炉家等不下数十个大中型企业,只不过这当中有一批企业走得要早一些,也出来了一些成绩。以此为背景,  相似文献   
16.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34-A0035
以前,经营名酒的经销商既能赚到大钱又能彰显实力、提升名气。那几个名酒厂家也过着“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快乐生活。但名酒现在的特点是不可能再让经销商爆发式的赚钱了,许多经销商因此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棵“梧桐树”。同样,难题也摆到了厂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在业内,徽酒总是被认为终端做得不错,而徽酒在重视终端、拼杀终端的背后,系列的求索创新之路却鲜为人知。我们认为,应该让业内知道的是:徽酒在白酒营销方面,无论是品牌、渠道及终端、消费者都有—套值得行业探讨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以江浙沪为代表的成熟的黄酒市场而言,北京、福建、广东、山东以及西南的成都、重庆等地则可谓是黄酒的半成熟市场。成熟市场已接受了黄酒的各类品种,市场竞争特别是品牌竞争基本上已经成形。而半成熟市场中部分地区消费也较成熟,但是大部分地区仍接近于空白。我们认为,成熟市场固然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但在黄酒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半成熟市场上黄酒的拓展与竞争更具参考价值。因为从那些地方,我们或许可以更容易体会与洞察黄酒市场发展的艰辛与潮流。  相似文献   
19.
又一个11月侣日,来自浙沪一带的黄酒企业自2004年后,再一次入围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的招标。古越龙山、会稽山、致中和、上海冠生园(和酒)各有斩获,其中,会稽山斥资7000万“中标”抢得黄金时段广告,此种态势预示着2006年的黄酒大战将更加激烈。央视传播对黄酒拓展市场固然是件大好事,经销商也很关注,但经销商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看下一步会做什么,怎么做。这都给黄酒企业的市场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抛出名酒振兴这个话题,已不再有新鲜感了,但市场总是在变化的。近一两年来,名酒市场的动向集中体现在名酒振兴和名酒涨价上。在我们的视野里,一些名酒企业陆续改制成功,并采用提价、收缩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战略方针获得恢复性增长。但增长也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名酒企业部找到了一条好的战略轨道,部分还只能算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市场日渐区域化中,部分名酒的市场全国化好象还是个难题,依然备受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