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5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63篇 |
工业经济 | 158篇 |
计划管理 | 392篇 |
经济学 | 371篇 |
综合类 | 188篇 |
运输经济 | 12篇 |
旅游经济 | 13篇 |
贸易经济 | 215篇 |
农业经济 | 134篇 |
经济概况 | 311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2篇 |
邮电经济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196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对县域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各级政府应引导产学研单位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经济发展成果;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发展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2.
对于中国船舶究竟是该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抑或是以大促强的问题,业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中国船舶工业过分重视扩大生产规模,而在做强上努力不够.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以大促强"是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3.
车辆类型识别方法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深度学习的高维特征泛化学习能力,将改进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基于交通微波雷达的大小车型分类识别。首先,以雷达触发前的N帧信号为基础,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并构建数据集;然后,分析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智能学习大小车的雷达时频信号特征,大小车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可为交通场景下的车型识别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4.
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了航空侦察系统在战场情报获取和提高部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的核心侦察装备.为此,全面介绍了国外有人侦察机、无人侦察机、侦察直升机和侦察飞艇等航空侦察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它们的作战能力,并总结了当今航空侦察系统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严重,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分析研究区域大豆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大豆干旱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区域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45个农业气象站的大豆发育期资料以及大豆历史灾情资料,通过历史灾情资料反演,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并进行累计概率分布转换获得大豆干旱样本序列,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拟合样本序列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大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将大豆水分盈亏指数CD50,i=0.56作为大豆干旱过程初始判别值,以CD50,i≥0.56干旱过程持续日数(D)为主导因子,以CD50,i≥0.56逐日累加值(SDI)为辅助因子,构建了基于日尺度气象资料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实现了干旱的动态化判识,指标验证结果显示与灾情记录等级完全符合的样本占全部样本的82.4%。(2)东北地区大豆每站平均总干旱频次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达到1.51次/站,其次是...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了系统地分析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农业资源台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数据源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结果](1)农业资源台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清单、农业资源评价两个方面,具有空间与时间两种属性。(2)农业遥感数据源向着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其监测技术向着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智能分类、多维海量数据高效计算的方向发展。(3)遥感技术可对农业资源清单中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信息进行获取,对农业资源组分评价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评价也有很大潜力。[结论]总的来看,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其应用潜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高效开展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导致猪肉等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性、区域性失衡,进而导致肉类价格大幅波动,不利于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包括猪牛羊和白条鸡四大肉类价格和非洲猪瘟疫情指数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等主要肉类价格的冲击和影响在重点、约束、适度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1)的区域异质性。[结果](1)非洲猪瘟疫情对不同区域不同肉类价格的影响存在着正负向不趋同的方向性差异,在冲击程度大小和时滞期上均存区域异质性;(2)区域间和区域内不同省份间猪肉等肉类生产流通和供需形势、及非洲猪瘟发生发展程度的差异是非洲猪瘟疫情对这些肉类价格冲击影响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非洲猪瘟疫情对肉类价格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亟需进一步优化生猪等畜牧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市场风险预警调控机制,加快实现产需顺畅匹配,确保畜产品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和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以高分时序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数据,对冬小麦遥感估产方法及其精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区,采用2019年4―5月份的GF-1C和GF-6 2 m PMS遥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并在地块单元控制下对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了修正和精度验证。其最优提取结果的修正阈值为0.93,地块单元内冬小麦总体分类精度为95.66%,Kappa系数为0.89。利用3月7日至5月20日6期GF-1 WFV遥感影像序列NDVI和RVI与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得出各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内NDVI和RVI均值,通过分析冬小麦测产地块单元内均值植被指数与产量间的敏感性,提出一种组合均值植被指数的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方法,通过交叉验证法对不同的估产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由4个均值植被指数组合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最佳,决定系数为0.922 0,预测误差为40.96 g/m~2,预测精度为93.13%。通过该模型得出兰考县冬小麦平均产量为6 047.25 kg/hm~2,较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研究区冬小麦平均单产6 001 kg/hm~2有所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内和地块外冬小麦总产量分别为2.76亿kg和4 650万kg。[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冬小麦估产结果以像元为单位向以地块单元为单位的转变,解决了模型构建时光谱信息与实测产量间对应问题,为利用国产高分卫星进行县域地块尺度遥感单产精准化估算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