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88篇
  免费   1501篇
  国内免费   609篇
财政金融   2618篇
工业经济   2003篇
计划管理   8598篇
经济学   6320篇
综合类   6533篇
运输经济   539篇
旅游经济   346篇
贸易经济   5043篇
农业经济   2581篇
经济概况   3683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2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1503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1425篇
  2014年   2114篇
  2013年   2227篇
  2012年   3059篇
  2011年   3469篇
  2010年   3478篇
  2009年   3075篇
  2008年   3182篇
  2007年   2918篇
  2006年   2897篇
  2005年   2201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642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近年来,在线平台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数字化加速转型,但同时也引发了包括增值税政策适用在内的诸多挑战.通过研究《欧盟增值税指令》和欧州法院的判例法,以及分析个人数据与在线平台运行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个人数据是在线平台提供访问服务构成的增值税应税范围内的供应,且与消费者是否向在线平台支付金钱形式的对价无关.在实践中,使用客观价值方法来确定在线服务供应的应税金额存在实际困难,而使用直接联系标准解决易货交易问题,会导致增值税税基在本质上得到扩张.因此,建议当前不要将在线平台访问服务的供应视为一项应税交易.此外,对于商家为获得消费者数据而向平台付款的情形,因其不符合直接联系标准,也不应被视为服务对价.  相似文献   
22.
杨谱  刘军  常维 《财经研究》2018,(2):44-57
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障碍.那么,当前我国的户籍扭曲程度几何?户籍制度放松对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政府评估户籍制度改革的空间和经济效益.文章在Hansen和Prescott(2002)的两部门劳动力流动模型基础上,将工人分为农业和非农户口,引入户籍扭曲因子,构建两部门两类工人的户籍扭曲模型;然后,使用1984?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度量户籍扭曲程度,并对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逐渐放松过程中经济变量的变化进行模拟;最后,文章建立了包含"农业与非农"和"本地与外地"户籍差异的省份异质性户籍扭曲模型.研究表明:(1)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导致了1984?2013年我国户籍扭曲程度呈现倒"U"形变化,且相较于韩国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以韩国为参照,若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完全放开,经济达到均衡时,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分别下降58.83%和上升26.92%,工资率将分别上升19.44%和下降6.77%,社会增加值将增长15.33%,这说明社会经济效率将得到提升,贫富差距将缩小.文章丰富和完善了户籍扭曲的理论模型,从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的视角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刘凯 《金融研究》2020,486(12):56-74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美元本位特征的两国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及引发的贸易摩擦对美国贸易逆差和全球福利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相关传导机制。在基准模型设定下,美国单方面加征20%关税会使得美国贸易逆差占GDP比重小幅缩小约0.40个百分点,美国长期稳态GDP下降约2.50%,其他国家GDP下降约1.10%,美国居民福利上升约0.60%,其他国家居民福利下降约1.20%。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在抑制全球贸易和生产的同时,会通过更加不公平的国际贸易恶化全球福利分配。当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时,其他国家自身福利并不会进一步恶化,但美国福利会大幅下滑,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相对规模变化不大。贸易摩擦博弈的“囚徒困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贸易战的发生。削弱美元本位地位能促进国际贸易公平性的提升,进而能减弱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全球福利水平,并能有效缩窄美国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24.
刘丽姝 《价值工程》2021,40(31):60-62
本文针对银行与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客户数据质量较差、没有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管理存在不足、客户容易出现流失、服务经常出现同质化等,通过研究加强客户信息管理、细化客户相关需求、做好客户互动管理、加强客户维护管理、推行金融定制服务、拟定恰当保障措施等策略,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银行经济活动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5.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6.
刘炎  陈凯  王志明  刘雪峰 《价值工程》2021,40(22):44-47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模式不同于施工总承包,通常情况下业主不提供施工图纸,业主只对工程的功能性提出相应要求.承包商可以综合协调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工期、成本等诸多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增加自身的盈利水平.EPC项目不论何种模式,从成本造价控制角度讲,其设计阶段管控效果要远远大于采购与施工阶段.通过商务创效引导初步设计,从源头落实商务策划,锁定工程概算,降低EPC项目设计风险,加强设计前段管理,能有效地提升项目生产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27.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本轮发放消费券的省市和规模远超以往。考察当前各地消费券的实践,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短期刺激消费与构建发展新格局缺乏衔接、地方各自为政与顶层设计阙如、财政补贴与财政约束的张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新发展格局视野提出将当前消费券重构为财政和金融融合的消费金融券,使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的长期政策和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消费金融券的制度设计要与社会结构新特征和新趋势相契合。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金融券,应以财政补贴为主、以重大生活项目消费的利息补贴与信用担保为辅。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金融券,应以利息补贴为主,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扩大消费。加大消费金融券的全国顶层设计,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产业的范围和力度。  相似文献   
28.
沈永建  徐巍  蒋德权 《金融研究》2018,457(7):49-68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重点研究金融抑制对银企信贷契约的异化。研究发现,在金融抑制背景下银企之间存在以留存贷款为表现的隐性契约,用以帮助银行在满足管制要求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隐性契约的发生与否会随着货币政策、企业特征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利率变相市场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这一隐性契约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9.
Has the Chinese economy approached the ‘Lewisian turning point’ that marks the ending of the initial phas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fuelled by surplus labour? In this paper we undertake an interpretative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labour market conditions prior to the reforms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available evidence is mixed, and our assessment makes a strong case for prob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to labour mobility from an economy‐wide perspective, going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rural economy.  相似文献   
30.
全面发展,适应新的形势,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来振兴民族,促进国家发展和党的事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