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6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2408篇
工业经济   1080篇
计划管理   3249篇
经济学   3358篇
综合类   1555篇
运输经济   160篇
旅游经济   164篇
贸易经济   1752篇
农业经济   989篇
经济概况   2385篇
邮电经济   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859篇
  2010年   1663篇
  2009年   1131篇
  2008年   1202篇
  2007年   1080篇
  2006年   1301篇
  2005年   1062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在解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中,原先的"维护市场的财政联邦制"强调地方高的边际财政分成对地方促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重要作用,但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这点。主张中央集权下晋升锦标赛作用的学者强调即使地方财政激励很低,晋升的激励也足以保证地方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发展经济。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思,并把地方财政激励扩大到地方官员财务激励,可以发现,即使在分税制后,地方官员的财务激励和晋升锦标赛激励都起作用,后者的激励作用还面临一些限制。而且,这两种激励都未必导致地方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内源型经济增长的推动。  相似文献   
902.
雪崩灾害严重制约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并对这些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现实威胁。其主要对交通运输业、旅游休闲、城镇及居民点以及采矿业产生危害。随着近年来人口增加、川藏铁路的修建以及旅游休闲活动的蓬勃发展,雪崩灾害的危害程度有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应对雪崩灾害,本文从雪崩灾害管理及工程防治方面提出建议:加强雪崩知识的普及,培养专业人才;开展雪崩监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预测预警,主动消除雪崩危险;因地制宜,修建雪崩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903.
建立金融支持与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城镇化与金融支持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度分析及金融支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发现兵团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支持水平提速较缓慢,兵团金融支持结构及人口城镇化呈现负增长。(2)对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彼此作用、相互促进;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匹配度较高的年份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兵团在重视协调性的同时放慢了发展速度。(3)对兵团金融支持城镇化效应分析,发现兵团金融支持规模及效率对空间城镇化效应显著,对人口及产业城镇化无显著影响,而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  相似文献   
904.
基于文献梳理,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角度探究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社会资本进行维度构建并设计理论模型,其次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网络关系维度显著促进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实践,但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实践无明显影响;信任维度同时对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实践产生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给出合理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5.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估算并比较了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传统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的TFP低于传统生产率估算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2)考虑CO2排放对高能耗、密集排放行业的TFP冲击很大,其生产率较低且对实际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也很低;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影响不大,其生产率较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亦高,且促进了广东整体工业TFP的提高;(3)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传统TFP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结构与传统TFP负相关;(4)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为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负相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6.
在毛衣加工生产过程中其废水排放存在水量不稳定、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后, COD、硫化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85%、97.3%、94%,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2012)中的直接排放标准,该工艺可用于类似工业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907.
农村合作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的结社自由和选举自由的基础上的,农村合作组织的存在又为农民权利的实现和维护提供保证,这就是农村合作组织的政治意义.文章从村民自治组织、农民集体主义和非政府组织三个方面时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08.
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反映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1990年~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具有动态影响,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没有形成有效的正向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表明当前我国以城镇化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是可行的,它有助于当前巨大的供给能力通过城镇化而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有效对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09.
ABSTRACT

Alumni communication is vital in sust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umni and their alma mater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four cohorts of alumni, and their intentions to use a range of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cluding social media.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8060 alumni and resulted in 595 usable responses, yielding a 7% response r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alumni have the highest intentions to use the alumni e-newsletter and the alumni Website and the lowest intentions to use social media, e.g., Twitter, Instagram, and YouTube. Among alumni cohort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ir intentions to use thes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ere identified. Given our findings, alumni communication staff are encouraged to leverag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argeting alumni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相似文献   
910.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VS) is quantified by the VS share, which measures the average import content per dollar of exports. A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export trade is its strong dependence 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activities. To take proper account of this, China’s VS shares should explicitly distinguish processing export production from other production. We estimate China’s annual VS shares from 2000 to 2012—the latest year for which a special input–output table is available that makes such an explicit distinction. We find that VS shares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04 and subsequently started to decrease. To explore why it has declined, we introduce a new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We find that the decrease of the VS share appears to have been driven mainly by the substitution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by domestic products. This occurred in particular in the production of exports, which implies an upgrading of China’s posi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