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30篇
工业经济   88篇
计划管理   169篇
经济学   192篇
综合类   99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84篇
农业经济   60篇
经济概况   17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81.
知识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知识数量急剧膨胀的同时,老化知识也在大量地占用企业的知识管理资源。对此,引入了知识复选的概念和标准,从老化知识退出机制的角度提出建立知识复选工作的实现模式,以达到优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高知识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2.
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是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高校收费的客观现状,深人研究高校学分制收费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不满意的地方,以完善管理来推进高校学分制收费工作科学化、合理化,使学分制收费让学生满意.  相似文献   
183.
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下,以政府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提供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本文借鉴GFS政府财务报告中的有益元素,从衔接我国财政体制运行需求、考虑编制成本和可靠性等角度构建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变革导向,权衡了会计制度变革的规律,旨在深化政府财政效能的提升。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显示了GFS政府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借鉴与应用可行性,考察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创新性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的拓展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 E M)算法对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智能投顾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对智能投顾的预期效用、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影响以及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信任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使用意向,而用户对智能投顾易用性的...  相似文献   
185.
[目的]评价发展规划驱动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特征,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对象,采用熵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不同市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介于0. 305 8~0. 698 8之间,其中盐城市最高,桐柏县最低;境内江苏、安徽、河南3省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0. 585 2、0. 478 2、0. 524 9。[结论](1)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在淮河干流上、下游承载力高,但中游偏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水资源系统层面,水资源总量是承载力高低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重要基础。(3)社会系统中,用水量与用水结构是提升和优化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性因素。(4)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增加是水资源承载力高低的胁迫性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水资源承载力调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6.
近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粮食产量波动特征,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物质装备)、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1978—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波动周期各影响因子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度。[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完整的6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6年;(2)除1994—2000年,各波动周期的粮食产量受科技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日益显著,影响度从1978—1981年的37. 0%增加到2006—2010年的48. 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呈减弱趋势;(3)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波动性增加的规律,2006—2010年影响度达到24. 9%;(4)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科技因素基本持平,此后,除1994—2000年,与科技因素的影响度差距越来越大,到2000—2006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度仅为16. 6%,其中,耕地面积的影响度下降最多,到2006—2010年,影响度仅为1. 1%;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小,且较为稳定,除1985—1988年影响度达到24. 3%,其余波动周期均在8. 7%~12. 4%之间,2006—2010年影响度为10. 2%。[结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加强对农业机械指导的"重科技"举措比单纯增加后备耕地数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的"靠资源"发展更为有效;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7.
文章以影响股票价格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计量技术,采用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汇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2005年6月以来我国A股市场股票价格的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以及充足的货币供应量;而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价格变化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8.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主要还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工具;实行利率市场化并优化贷款结构则是长期努力方向。最后论文简要评价了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189.
[目的]在系统梳理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进程基础上,文章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视角,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方法]借鉴BPEIR概念模型构建浙江绿色农业生产系统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从动态视角评价了2002—2016年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状况,并静态比较2015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状况。[结果]浙江省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浙北地区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明显高于浙南地区; 杭州、嘉兴、宁波位居前三,金华市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最低。[结论]浙江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差异明显; 实行差异发展、完善政策体系、提高质量品牌、强化科技支撑是推进浙江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0.
基于GIS的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