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403篇
工业经济   119篇
计划管理   446篇
经济学   634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59篇
旅游经济   57篇
贸易经济   487篇
农业经济   74篇
经济概况   21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1篇
  18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者凭借史料,并参考、评价和补充既有学术史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学进行回溯。作者首先聚焦学术著作、教材和大学课程设置,认为民国时期国际关系学形成于国际关系史学和国际法学的基础之上、并逐渐朝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演进,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是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其次,文章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期刊发表外交论文情况,以《外交月报》与《外交评论》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了民国学者在外敌压境下,放眼国际形势、关注国际格局、思考中国问题,在舆论界发出学术界的声音,尝试以智识指导舆论。国际关系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在百年炮火之下,国人眼界逐步放宽,学界亦秉持务实的精神,为实现中国之自由与平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从了解世界到救亡图存,在西学与中学交汇、政治与公众之间寻求自身的平衡点。百年前的未竟之学,要求我们对整个国际关系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际关系学。  相似文献   
92.
在现有国际体系中,不对称性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与单位行为体的制衡行为直接相关联。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发展,不对称性已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区层面,其原有内涵和制衡逻辑也发生了转移。以地区性作为比较区域间不对称的参考点,作者探讨了地区层面的制衡行为,分析了不对称性、地区性与制衡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弱势国家出于维护现状或提高讨价还价能力的需要,它们倾向于选择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由于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化风险,因此地区层次制衡行为的发生需有一定的条件。通过选取欧盟与东盟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地区性能够反映区域间的不对称关系,也代表了地区层次的制衡能力;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没有特定目标,但主要以平衡大国或发达国家的地区性国家集团为主;当弱势国家的内部制衡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时,它们会更倾向选择通过外部制衡,即利用区域间关系来平衡不对称关系。尤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单极体系中,当国际结构对霸权国的约束力被严重削弱时,地区层次的制衡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3.
高原牧区定位重构与战略转型:川西北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原牧区是我国八大牧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较为滞后。川西北高原牧区的发展要从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出发,走包容多样性和多层次内容的发展道路;要以民生为本,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全面跨越,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跨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跨越,探索特色一、二、三产业打通+引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城镇和村庄建构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4.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as determinants of service innovation activity for companies in the tourism sector. In doing so, the study provides a means to classify companies as innovative or not. Using a sample of 100 Spanish firms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tourism sector, we confirm and extend prior research. In particular, market orientation??especially a customer orientation??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new services that lead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addition, ICT have a dual,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n servic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95.
研究目的:评定土地督察级别,为差别化的土地督察办法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尔菲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进行土地督察级别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在土地督察类型区的控制下,青海省县级行政区被划分为5个督察强度不同的土地督察级别。研究结论:土地督察级别的评定,分清了主次,突出了重点,创新了工作机制,提高了督察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6.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GIS空间情景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在GIS空间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设定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情景,并通过对各情景下环境影响的定量比较分析,快速有效地评价基本农旧保护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为探索解决西北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而土地督察机构人员不多的矛盾,以青海省为例,确定土地督察类型区的划分原则、方法、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方式.按照地域分异规律,采用系统聚类法和定性修正法将青海省划分为耕地保护、城市发展、矿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四大土地督察监管类型区,分析指明各类型区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和违法特点,为评定土地督察级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督察办法,创新土地督察方式方法,提高土地督察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实现土地督察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刘震伟  张正博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60-63
文章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入手,强调了民营企业在关注自身的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当关注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培训工作.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引导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9.
车险领域历来是保险欺诈的"重灾区",车险欺诈案件数量占保险涉刑案件的70%~80%,严重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正常的车险市场秩序,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是行业监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防范打击的重点犯罪类型.近年来车险欺诈案件频发、手段多样,且日趋职业化、团伙化、专业化,对行业车险反欺诈以及监管工作提...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analyses individual preference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in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The impure public model i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organic food p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market provision. Empirical results from a survey reveal that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both health gain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technologies in organic milk production, although the valuation of the health aspects is higher. Prior information about organic production systems and shopping convenience are key variables in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willingness to pay. The perceived overall value of organic production systems was higher among individuals with stronger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than among those who prioritise health concer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efficiency in the organic produce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