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发行粮食信贷工作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保持着良好的局面。新的粮食信贷政策和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新的粮食信贷业务进一步拓展,新的信贷管理手段和方式相继实施,各项粮食信贷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新的一年,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形势更  相似文献   
2.
殷久勇 《银行家》2022,(9):11-14
<正>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稳住经济大盘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涉及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和保基本民生等六个方面,具体包括33项政策举措。其中,5项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助力稳经济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质效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助力稳经济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是我国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旋律。适应和伴随粮食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在不断调整中履行和强化了政策性金融职能。随着粮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早研究确立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的中长期定位和取向,这对于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促进粮食信贷乃至全行业务持续有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殷久勇 《西安金融》2011,(10):29-30
2011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水利建设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是“三农”领域的薄弱环节,靠一般的政府融资和市场手段筹资建设目前还远远不够,而作为政府解决“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重要手段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挥应有的倡导性职能作用,建立机制、完善功能,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对实现水利建设的预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搞清企业申请贷款的真实原因针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特点,其借款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季节性集中购进原料。由于粮油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粮食加工企业季节性集中购进、存储粮油原料,满足全年生产经营的均衡需要,从而引发季节性的收购资金需求。或者,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次性增加购进原材料数量,引起临时性资金需求增加。粮食加工企业这种季节性、高峰集中的资金需求,一般难以通过商业银行依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状况测算的年度授信额度来满足,这也是许多企业转而向农发行申请借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发行支持水利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新形势,作为支持和保护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顺势而为,强化对农业生产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外部配套体制改革。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理顺并归并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由农发行统一代理拨付;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规范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农发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同属于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在扶持“三农”发展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形成支农合力的关键.从河南省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协同支农的实践中,探索出七种不同的结合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一个持续协调发展的农业不仅依赖于其直接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取决于工农业之间比较利益差距的不断缩小。所以,当农业的发展迟滞以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将其根源追溯到比较利益方面。但是,泛泛谈论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既然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已是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在农村改革之前其影响农业发展的程度与现在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