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观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内隐性价值观与外显性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研究路径可以归纳为"由内而外"(价值观→行为)和"由外而内"(行为→价值观)两种路径,不同研究路径的视角、目的和方法等存在一定差异.现有的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者价值观的界定和度量、旅游市场细分、旅游活动偏好、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等方面,并回顾了中国旅游者价值观研究.中国消费者价值观与旅游行为关系研究应具有中国情境化特征,理论建构要嵌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和具体消费情境,从主位研究视角发展旅游者价值观概念,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增强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解释力,加强对不同群体和区域消费者个人价值观与旅游行为关系的研究.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中国情境化取向研究,有助于从价值观视角揭示中国旅游者行为的规律,为企业开展价值观驱动的旅游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3.
旅游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旅游地理研究的实践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需求的过程中,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呈现出研究领域、方法和应用的新特征。本文围绕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大数据和旅游实验方法等进行总结与展望,认为:(1)旅游规划是透视旅游地理研究发展的重要视角,旅游规划的知识域主要包括旅游开发战略与对策、旅游业与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等12个方面;(2)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面临文旅资源保护和整合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旅游地理研究带来了文旅资源的内涵与分类评价、普查信息集成与应用、普查技术与组织方式等新命题;(3)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旅游地理探寻新科学问题,重点要关注大数据旅游统计测量模型和指标规则的规范,数据伦理与信息茧房,大数据旅游现象的地理效应和相关空间格局等研究;(4)实验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层面从描述走向解释预测,在方法论层面从调查走向直接测量,为认识和理解旅游情境下人地关系的核心科学问题提供了“科学化”的研究路径。因此,面对新时代战略要求和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应加强产业实践、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研究,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化空间是一个多尺度的概念,现有研究分析了文化空间的哲学意义,并将其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有属性,而地理学视角的文化区探讨为文化空间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基于文化空间的研究体系,文章综述了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的三重视角,分资源利用、整合路径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旅游空间形态的分析框架,并据此提出了文化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旅游商业化现象是伴随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旅游商业化现象引入外部性理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入手,介绍了旅游商业化过程中的外部性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了旅游商业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旅游商业化外部性内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黄震方  丁正山 《经济地理》1999,19(6):114-117
本文分析了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三大优势,提出了区域联合、整体协进、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战略重点,并提出了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凤龙  黄震方  尚正永 《经济地理》2012,32(12):169-175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景区的总体数量,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基于民生水利的发展理念,水利风景区应在申报审批和运行管理中,制订更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措施,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建立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应重视景区规划的编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地方为主体的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和制衡"的管理体制;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塑造"水利风景区"品牌。  相似文献   
9.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苏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采用TRAMO/SEATS模型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游客序列的季节调整和多尺度分解。表明景区游客增长以2003年为界分为两段,后期游客数量明显上升但增速变缓,短期内的异常变化主要受控于景区政策调整及经营策略变化。基于分解组分建立的CART模型揭示了多尺度作用过程,在景区发展初期,游客数量的小幅波动对趋势影响明显,而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形成后,游客变动对趋势影响变小,更多体现于不同尺度波动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