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5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每一所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主题教育活动的定义和作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含义,是指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2.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ZARA创于1975年,目前在全球62个国家拥有917家专卖店(自营专卖店占90%,其余为合资和特许专卖店)。尽管ZARA品牌的专卖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销售额却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93.
94.
在滇池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的条件下,研发和集成内负荷控制技术显得日益重要。有效削减滇池内负荷,将进一步减轻滇池的污染压力,改善水质,为恢复滇池健康生态系统创造条件。本课题系统勘测了滇池底泥储量和污染分层,揭示了滇池全湖内源氮磷释放风险,阐明了滇池沉积物氮磷释放主控因子,建立了沉积物内源污染风险分区分级体系,提出了滇池内源污染近期、中期和远期治理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滇池外源负荷和内负荷系统评估,估算了滇池内负荷总量,揭示了滇池内负荷的来源,诠释了滇池内负荷形成的累积机制、释放机制、周转机制和生态因子驱动机制,定量了内负荷对滇池水污染的贡献,提出了基于内负荷控制的滇池水污染治理对策建议;课题在滇池集聚区藻源内负荷物理阻隔与富集技术、蓝藻控制空间构建技术、内负荷原位控制及基于水生植物修复的内负荷控制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滇池内负荷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体系,并在滇池外海北岸0.25km~2蓝藻集聚区进行了技术效果验证,技术示范区建成前后水体透明度平均提高了54cm,藻类生物量下降了84%,内负荷削减了30%,实现了技术示范区内负荷有效控制,水质明显改善。研究成果被列入《滇池流域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滇池草海生态修复方案》,并在滇池草海生态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有力支撑了滇池的水污染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  相似文献   
95.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主要指博物馆和中小学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扎赉诺尔博物馆通过建立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博物馆教育资源课程化;加大宣传,采取措施提升自身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博物馆接受教育,并与教育部门、学校等机构合作利用博物馆这一重要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6.
97.
次级债能发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市场约束作用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于次级债的既有文献基本都在实证研究其市场约束的存在性,而没有揭示次级债作为一种市场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程度或内在机理。本文则基于或有权估值理论,研究了次级债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市场约束机理。我们的研究发现:当银行的资产负债水平处于一定的安全边界之内时,随着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提高,次级债债权人会在某种程度上补偿高级债债权人。在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引入次级债,不一定能起到约束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目的,它取决于银行既有的资本充足水平。监管当局在允许或强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时,应考虑到次级债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增强市场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约束作用,监管当局应强制资本相对充足的银行发行一定规模的次级债,但这种强制性要求不应覆盖到资本不足的银行。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何佳 《金卡工程》2008,12(10):68-68
以<合同法>第四十九条为据所确立的表见代理制度,在构成要件、类型表征、效果归属及法律适用上的规定太过原则和弹性,缺乏明确的认定和适用标准,这因此引发了对表见代理制度各方面内容在理论上的纷争,也导致实务中对表见代理案件在认定和处理中的困难.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相关立法问题并提出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