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75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一)林产加工业,始于森林资源,是森林资源制约型产业,在整个投入产出链中,存在着层层、环环的资源供给制约关系;既有质的适应关系,更有量的比例关系,如果质量不适应,比例不协调,必然产生资源制约性故障,这为纵向制约;而森林资湃在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特殊功能,更使得森林资源的利用,和林产加工业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是横向制约。这两种制约纵横交织,决定了林产加工业发展既无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论福建区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表达了林业发展模式制定者的主要意愿和价值判断标准,是贯穿林业发展全过程的一条基本路线,对林业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和方向性的影响。建国四十年来,林业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都说明了制定正确的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促进林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区域林业,有其特殊性,它既是全国林业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43.
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理论思考余建辉,石德金,王友春森林资源资产化是最近提出的新名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合林业发展的新观念,也是对“国有资源资产化”的细分化与延伸。目前,这种观点被林业界专家学者认可,也在某些地区开始试点运行,但普及面不广,并在运...  相似文献   
44.
<正> 环境资源林是生态林业体系的重要分支,它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是人们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着巨大的防护效益这一特点而建立的。如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护路林、水土保持林、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试验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等。  相似文献   
45.
通过福州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视角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乌龙茶服务体验、品牌体验以及关系体验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6.
在分析指出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相关数据对中国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模式不合理、新产品对销售收入贡献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通过建立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7.
<正> 发展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原因之一就是经济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在罗伯特·索洛的增长模式Y=rk~αL~β公式中,即使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水平相同,α、β可随着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取不同值,结果产出水平Y不同。在产业专业化、协作基础上产生的企业集团,可以打破条块分割,有利于产业按其内部的联系实行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48.
<正> 我国的生态林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近10年的事情,在过去,我们虽然有一些局部技术和实践活动,但很少有人总结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10年来,林业部1986年在湖南慈利县开办了生态林业研讨班,1990年在北京召开了生态林业研讨会,1991年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了国际生态林业学术报告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分别于1984年、1992年2月在福建武夷山和四川乐山市召开了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讨会,我国生态林业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  相似文献   
49.
一、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特点和条件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方式各有其特点和条件。计划调节即国家按照经济规律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国家的权力或行政约束力为手段来安排经济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①自觉性,即人们根据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社会的客观需要主动调节经济活动;②事前性,即在事先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计划指标和实施参数控制经济;③直接性,即计划调节往往直接规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④长期性,计划可以规划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等具有长远意义的经济项目;⑤快速性,计划调节发生作用所需的时间往往比较短。但计划调节要发挥良性作用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求有高度畅通的信息渠道,其次要求决策者主观认识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有先进的计划手段等等。  相似文献   
50.
<正> 运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中国林业发展,这是当前林业界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中国林业应以森林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走一条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即生态林业发展道路。但也有同志对此提出质疑,如王前进同志就是一个,他在《林业问题》1989年第1期到第3期上发表了三篇系列文章,认为森林生态经济学既有理论体系的两大缺陷,又难以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