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25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3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33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各类典型纺织品的不同部位进行取样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取样部位影响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初步总结出相关纺织品准确取样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34.
通常意义上、基于套期保值或投机的目的、在交易所以标准合约进行的股票期权交易.其基本特征是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即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买方有决定履约与否的权利.而卖方只有“听命”履行的义务;买卖双方的收益、损失也不对称.买方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是权利金.而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没有上限;卖方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是权利金.而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无法估计。  相似文献   
35.
WTO争端解决体制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最具权威的国际争端解决体制,但同时还存在着由WTO成员之间签署的一些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所倒设的争端解决机制,那么一旦成员间出现贸易纠纷,究竟应该首选哪一个机制来解决争端,WTO专家组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否可以进行自由裁量,本文就试图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回答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此前一篇文章我曾谈到,在WTO的DSB于2004年8月31日通过加拿大诉美国软木反倾销案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之后,即正式宣布美国在归零问题上输掉了案件。2005年5月2日美国商务部为执行DSB的决定又公布了新的最终裁决,并据此通知了DSB。然而美国在新的裁决中只是改变了其计算倾销幅度的方法,即将W-to-W(加权平均正常值比加权平均出口价格)改为T-to-T(每笔交易的正常值比每笔交易的出口价格,简称交易比交易)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仍然采用了归零的做法。  相似文献   
37.
(上续本刊2005年第9期) 美国不服专家组的裁决,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上诉.下面介绍美国上诉的几个主要问题、巴西的抗辩及上诉机构的裁决.  相似文献   
38.
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SCM协定)规定了三大补贴纪律:禁止性补贴(Prohibited Subsidy)、可诉补贴(Actionable Subsidy)和不可诉补贴(Non-actionable Subsidy)。就禁止性补贴而言,通过巴西航空器案、美国国外销售公司案、加拿大航空器案等案例,WTO业已建立起较为明确、清晰的诠释;不可诉补贴,基于SCM协定第31条“临时适用”条款,SCM协定的不可诉补贴有人称它自2000年起已不存在。  相似文献   
39.
原产地规则是一国在产业与贸易方面的重要法律制度。伴随WTO的成立,一项比较原则的《原产地规则协定》诞生了。原计划在WTO成立后的3年内要制定出一整套协调的、非优惠的原产地的认定标准及规则,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产品应赋予原产地的标准如何,意见自然不尽一致,10年过去了,这套标准何时出台,  相似文献   
40.
这是WTO涉及技术标准的第一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回答了什么是WTO/TBT协定项下的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如何判断技术法规是否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了解本案对中国产品标准的制定,履行WTO义务以及洞察技术壁垒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