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笔者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我们一致认为,秋放秋捕比春放秋捕好处多效益高。因此建议养殖户采取秋放秋捕的方法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秋放秋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长期长,产量增加。"秋放"是在头年的10月份清塘放养鱼种,翌年的10月捕捞。这样鱼的生长期比春放秋捕延长了5个多月,使鱼充分利用水中天  相似文献   
22.
<正> 山东科瑞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顺利完成“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试验”并大面积推广的基础上,2001—2002年又进行了生态养鱼新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被山东省科技厅确定为“绿色淡水育种养殖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更大范围地生产出更多、更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绿色水产品,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鱼发耿”本名叫耿发玉,今年56岁,是山东省东阿县黄屯乡耿庄村农民,原来经济状况极差,是有名的贫困户。自1990年承包loo余亩乡海场以来,他虚心学习、精心管理,’靠养鱼摆脱了贫困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因此,周围群众都把耿发玉称为  相似文献   
24.
主要原因 1、池塘环境较差。出现这种情况的池塘,九成以上是连续使用五年以上没有清淤的老塘,淤泥厚达50厘米以上,腐质、有机质较多,加之淤积坍塌严重,保水较浅。  相似文献   
25.
[目的]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清12年来河南省粮食增产因素与地域格局,可为河南省调整农业政策,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市贡献,以及耕地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地市的增产作物和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得益于河南传统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达9192%,小麦贡献稍大于玉米;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对于河南省粮食“十二连增”的贡献要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 两大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 12年来,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产量都是增产状态,豫东南地区的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5地市为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力。[结论]未来河南省需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来稳定和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6.
农村现存的废旧坑塘,曾是古老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既承载着乡村记忆,也是“记得住乡愁”的载体,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变化,这些老旧坑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位置和作用变得渺小而微弱,继而被遗弃、撂荒,甚至成了农村最邋遢、最肮脏、最让人生厌的“臭水坑”“垃圾场”,面目全非,功能尽失,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提质提效。  相似文献   
27.
<正>近日,身着"阿黄"牌商标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鲜活包装黄河鲤鱼从东阿县绣青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批量走向市场,预示着东阿县地域特色品牌渔业初步形成。东阿县沿黄57.5km,是山东省沿黄重点县和渔业大县,该局紧紧依靠沿黄渔业资源优势,按照"调结构、转  相似文献   
28.
<正> 最近几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单产总产递增较快,养殖效益却停滞不升反而下降,也就是说养殖效益越来越差,不挣钱、利极微,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粗浅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1、高产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鱼产量越  相似文献   
29.
<正> 鱼类紫鳃病是近年来池塘和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鱼病,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常见,危害比较严重。鲤鱼、鲫鱼、草鱼、乌鳢、鲶鱼、鳗鱼等都有感染,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不吃食,在水中躁动不安、跳跃或拱池,把水搅浑并加剧缺氧浮头;目检病鱼,鱼鳃发紫、开裂;镜检,见鳃小片尖端有大量瘀血点。对  相似文献   
30.
<正>为进一步挖掘泥鳅这一传统优质品种的增值潜力,探讨其综合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生产技术试验,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就泥鳅池塘养殖及相关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