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是资源环境存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尤其需要保持的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资源。土地 ,特别是农地作为人类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基础 ,其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 ,大量土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在 1 986~ 1 995年这 1 0年中 ,我国耕地损失率达 0 .2 2 %。到 1 995年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仅为 0 .1 1公顷 ,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在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分析两项政策的共性及差异,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两项政策本质上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但在产生背景、运作流程和实施效果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解决规划分区制度的刚性,我国和美国分别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但由于两国制度环境的差异,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选择了一种以市场和层级相结合的混合型治理结构,而我国则选择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层级治理结构。虽然两项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规划分区制度的弹性,但现阶段,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在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和耕地保护效果方面均优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