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资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土地资源缺乏,水资源充足。高素质人力资源短缺。资本资源地区差异大,农业、矿产资源既有优势又有不足。而区位资源、工程建设资源、旅游资源优势显。应根据资源条件确定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效益分析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各种技术分析,进而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经济效益分析是可行性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出199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3个特点:一为特大城市数量和用地总量持续增加,用地增速与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协调;二为特大城市人均用地呈波动变化,市均用地则持续增加;三为特大城市用地结构中国林绿地和铺装道路面积明显增长;分析了影响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环境改善和社会因素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年末实有铕装道路面积的增长;为了今后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来合理控制城市用地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将经济学中用于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到了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以江津区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数据和江津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基础,分析得出2005年江津耕地、居住用地分布较为均匀,基尼系数分别为0.172、0.235,园地、交通用地次之,林地、未利用地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分布不均匀;预测到2020年,各项用地的集中和离散趋势,可为江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重庆江津市小城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农民增收,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关系;通过构建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参评指标权重,得到小城镇的土地集约度,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形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在时空上布局的具体形式,是在认识和揭示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的区域划分,是落实用地布局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依据。[编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数据以及合川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布局随地貌、地域差异明显,且布局散乱;人均用地接近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上限,土地闲置严重,其中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还具有分散、块小、有一定坡度、交通不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乡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最基层的一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不同地区,定位不同的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和重点不同,如丘陵地区的农业型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提高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该文以重庆江津区白沙镇为例,地丘陵地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土地利用分区和W弹性控制区范围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探讨——以重庆江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居民点规划整理己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潜力的估计,到2010年,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返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286.67万公顷(4300万亩)。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地域特征明显,在整理规划中的地区差异也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