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扶贫举措以提高贫困户的满意度。文章基于西藏深度贫困地区1091份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总体满意度水平较高;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的满意度水平有差异,但都对精准扶贫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驻村帮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精准识别;同时,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相互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间,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加强驻村干部的选派,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的识别监测以防止返贫;妥善解决易地搬迁户的生产就业问题;加强产业帮扶针对性,努力提高产业帮扶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王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严峻制约.在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态势下必须重新明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功能定位,尽快调整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思路,切实扭转由单纯追求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确立以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新的反贫困治理结构,塑造新的社会发展体系,建立新的社会稳定机制,以缓解消除贫困、促进文化融合、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推进西南边疆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藏农牧民外出务工以及地点选择的经验研究,得出外出务工农牧民较多为男性,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人口多,房屋质量高,非一般农户家庭,村庄已有外出工作人口多。而与在本县务工相比较,远距离在本地区务工,以及到拉萨和其他地区务工的群体,具有如下特征:男性,年龄较轻,已婚或者丧偶,教育程度较高,家中有老人,一般农户家庭,房屋质量较低。对特殊家庭进行更多的帮扶,务工培训等政策要采取差异性措施,坚持不懈地发展教育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牧民务工管理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两者唇齿相依。为了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构建一种多元化、适度竞争且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讨论引进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替代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是按照生态文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并实行管理的灌区,是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良性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在长期内不对其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西藏民族手工业最紧迫的任务。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技术人员、产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西藏民族手工业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五点建议: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创新类型;保护民族手工业传承人,培养接班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制定优惠政策,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防重地和生态重地,也是一个经济社会极其不发达的地区.西藏大规模发展产业是绝对不可行的,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西藏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实现西藏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西藏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西藏作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高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使得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旅游开展的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西藏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兼顾行政区划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原则、遵循资源同质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注重生态文化性原则,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采用四级区划分类单位系统,将西藏生态旅游目的地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大区,即藏东南生态旅游大区、藏西北生态旅游大区、藏中南生态旅游大区;7个生态旅游区,即怒江源高原亚寒带半湿润高寒草甸生态旅游区、拉萨河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草原生态区、阿里高原温带干旱荒漠生态区、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旅游区、藏东高山深谷温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暗针叶林生态旅游区、藏南山原宽谷温带半干旱灌丛草甸生态旅游区21个生态旅游地,若干生态旅游景区,并对各个生态旅游区进行了概述,为提升西藏生态旅游旅游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实现西藏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