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财政金融   2355篇
工业经济   1311篇
计划管理   4965篇
经济学   2725篇
综合类   1205篇
运输经济   337篇
旅游经济   47篇
贸易经济   3054篇
农业经济   1387篇
经济概况   3065篇
信息产业经济   97篇
邮电经济   10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1835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404篇
  2010年   1330篇
  2009年   1261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087篇
  2006年   973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761篇
  2002年   683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城镇或第二、三产业,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国外历史进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的下降,必然出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人口城市化过程。人口城镇化也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99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承包制度稳定为前提。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最担心的是失去土地。为此,必须认真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制度,并向农民颁发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从而消除农民的顾虑。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动力和最终目的。农民是最讲现实的,土地流转必须比他自己耕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他们才能有积极性。浙江省江山市小目源村在大田反租中,出租土地的农户,每年每亩不仅可以拿到156元的租金,农业税和上交村提留的45元也…  相似文献   
99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态势,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基尼系数每提高0.1单位,农户创业的概率下降1.45%,这一数值约为农村地区创业比例的21%,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通过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滞后效应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参与人数、经营规模、经营绩效和新创企业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概率。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升了农户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并降低了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抑制了农户创业。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低教育水平、中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产生了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对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对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分析,借鉴B-Z反应模型,建立了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三维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分“危机-应对”和“风险常态化”两种管理模式设计仿真情景,揭示在防备、响应与恢复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政府跨组织协同度支撑下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动态演进机制,并对鄂尔多斯市进行了案例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应对”管理模式下,由于忽视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的建设,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即使是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水平,也很难提高城市干旱风险响应能力水平。无论是组织弱协同还是组织强协同条件下,干旱恢复能力都会有所增长,协同水平越强,干旱恢复水平越高。但是在干旱防备能力和响应能力均较低的情况下,干旱灾害造成的城市损失均较大,干旱恢复水平越高,意味着付出的干旱恢复成本越高,这正是“危机-应对”管理模式被动性、滞后性所造成的后果。在“风险常态化”管理模式下,在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水平都很强的情况下,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有力地推进城市干旱防备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同时快速增长;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发展,对于城市应对干旱更加有效率。在城市有限资源约束下,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在更加平衡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的同时,会限制具有发展最优势的防备能力达到弱协同下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与康养基地建设规划需求日益迫切。文章简要论述了森林康养的含义和功能,分析了森林的康养要素和影响康养功能的因素,以此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专家问卷咨询,基于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确定了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共包括4项准则层和16项具体指标;结合专家对单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权重值,并明确单项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初步评价方法,包括相应指标的康养作用和部分指标的评价参考标准,以供森林资源的康养功能评价和康养基地建设规划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小叶章是东北地区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沼泽植被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或重要的伴生种。从不同层面开展小叶章研究对揭示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50-2018年CNKI总库中的5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小叶章研究动态、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小叶章的研究始于1965年,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围绕物种多样性、氮沉降、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干扰强度等方面展开。(2)小叶章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四个研究学者群,刘景双、宋长春、吕宪国、倪红伟、孙志高等是主要作者。(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是主要的研究机构,并对小叶章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小叶章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生态学报》和《环境科学》是刊载小叶章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论述钒钛资源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状况和钒钛的工业用途以及攀西钒钛磁铁矿的开发现状,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中存在的综合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开发混乱等及未来攀西地区钒钛资源战略开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融资、建立攀西钒钛产业园、发展产业集群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历危机冲击下的被动返乡.在经济缓和后,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又出现"用工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反复性被供给不足问题替代,但农民工就业的脆弱性仍然存在.为分析劳动力供给波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对劳动力供给现状进行调查,从返乡农民工就业决策、困境与经济考量视角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