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据“轴向发展”、“带状组团”城市发展模式,沈阳未来的新城区定位于浑南新区是比较适宜的,把浑南新区培育成沈阳第二个城市中心也是有可能的。沈阳应进一步强化“大浑南,新沈阳”的主战略,以跨越浑河以拓展方向,集中力量建设浑南新区,进而形成相对于老城区而言的“一城两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2.
城市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代城市则发端于工业文明,是工业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现代城市在构成要素上有超同性,但在发展模式上却呈差异性。认识和把握不同城市发展模式的利弊影响,选择符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对于沈阳这样一座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城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3.
一个成功的房产营销,应是针对某一楼盘,通过创造性劳动来发掘市场的兴奋点,即卖点,在得到购房者认同前提下完成买卖并提供服务。开发的侧重点在于产品本身,而营销的侧重点则在于产品的推广包装及提供满意的服务。 一、低开高走式价格营销 上海佳信房产公司是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上海的全资  相似文献   
64.
在猜忌中萌芽,在夹缝中生长,在春风中勃发的民营经济,如今挑起了大连市的半壁江山。正月里的大连,除去了春天的娇艳,盛夏的妩媚,带给人们一种端庄的美。阳光下飘舞的雪花牵着我们走进了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让人不得不浓墨重彩来讴歌的民营经济世界。  相似文献   
65.
辽宁近年投资规模扩张但增速下滑、投资率高但效益下降,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投资变动规律基本吻合。借鉴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预判,投资近期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但已到了从保障总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基础设施向产业转移的关节点。应适时调整投资战略,以实现创新驱动、改善民生、市场化改革和均衡发展为导向,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重点产业的投资,合理统筹区域、行业、城乡间的投资布局,努力提升投资质量,稳步推进辽宁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6.
彰武县本不是辽宁省"一县一业"发展的示范县,但其下决心并且有信心把小花生变成大产业,一靠机械化,二靠产业化,力推花生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彰武县花生产业正处于从生产基地、简单加工基地向集生产、深加工、科研和市场流通为一体的综合基地转变的重要机遇期,省、市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精心培育和重点扶持,向打造中国花生产业第一大县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7.
68.
海城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近年来,海城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座宜业、宜居、宜学、宜商、宜游的新城正迅速崛起,城市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全面提升。辽宁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县域,进一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撑在县域。海城作为辽宁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其发展势头不仅对于自身非常重要,而且对全省县域经济都具有带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9.
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些传感器和控制器基于新的物理测量原理为一次设备增添了新的功能,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使得220kv常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结构和特征。然后以220kV常规变电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原则和方案,以期为同类型常规变电站的数字化改造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0.
树立民生保障水平也是软环境的理念,是实现辽宁经济发展稳中求快的关键;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又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创造安逸、方便、快捷的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要建立"劳动不仅光荣亦能致富"的社会机制,让劳动者通过个人辛勤劳动而获得幸福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