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经济分析,并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保险需求不旺盛的原因,主要源于农业自然风险在影响农户正常生活的各种因素中并不显著等因素。因而,在农村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时机并不成熟。但是,在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条件下,农业保险可以补充农民利用传统风险分散的能力,有助于迅速恢复再生产,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评析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评析与选择史清华,姚建民农业是一个风险性非常大的行业。它不仅承受来自自然的风险,还必须承受来自市场的风险。为了确保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很有必要。一、国外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评析农业风险,一般地可根据风险来源划分...  相似文献   
53.
农户家庭粮食经营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全国固定跟踪观察农户的粮作经营行为分析发现,发生在2 0 0 3年夏秋之际的粮价上涨风波是一种正常价格反映,对于缓解当时农户粮作经营中要素利用效率的持续恶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农户的粮食生产与储备看,生产水平保持了原有态势,生产总量变化稳定,粮食储备也十分充足,这为政府实施分区粮食政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农民响应政府号召调整种植结构增强了信心。从某种角度看,目前实施的粮食分区政策与农村实际吻合,价格的短期变化是一种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54.
山西农户收入不平衡问题形成根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山西十村千户十年来农户收入水平变化趋势基础上,指出了低收入和高收入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详细分析了收入差异形成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两级跟踪调查数据,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周边村庄农户增收,相比非工矿郊区农户,工矿郊区农户不仅非农收入增长更快,而且农业收入增长也更快。矿产资源开发对周边村庄农户增收的溢出效应存在两个显著作用机制: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为周边村庄农户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岗位,促进非农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产业集聚,由集聚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农业资本深化,促进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56.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并结合推拉理论,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的拉力,特别是城镇工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t模型和基于微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都很好地验证了该结论。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的意义;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基于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10省份的海水养殖技术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了部分外部环境变量对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整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导致效率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纯技术无效率的程度则相对较低。另外,从各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来看,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其中天津、海南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养殖规模。河北则整体效率值均相对较低,需要同时注重规模和管理水平的调整。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影响,其中人均GDP水平、水产技术推广人数和养殖受灾率与其正相关,渔民人均纯收入与其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人口流动,获得就业机会是基础保障,提高就业收入是根本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是实现人口跨区域流动并且提高就业收入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3—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就业行业、就业单位到就业收入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分布等方面,对一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动做了独立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调查期间流动人口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对个体而言,跨区域流动,高中及以下受教育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就业机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者则主要是收入驱动;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流动距离对就业收入具有"乘数效应",流动范围越广,就业收入越高,这是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呈现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增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促进流动人口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长三角农户服务消费行为的变迁:1986-200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长三角地区的15村1986-2005年固定跟踪观察所得的农户样本资料对长三角农户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构成演变为生活类消费份额持续下降、服务消费份额快速上升.服务消费、保险消费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户消费增长的新亮点,其中医疗与教育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拉动农户服务消费支出上升的两大重要支柱;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也相应增强,养老保险和生命保险是本地区农民选择的最主要的险种;旅游、交通、通讯消费也正在本地区农家生活消费支出中由一个不起眼的角色转向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60.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从增长的源泉看,制度变迁解释了62.48%,农业产品价格上涨解释了37.52%;从区域差异看,制度变迁绩效从南到北逐渐减弱,而价格效应则相反,从南到北逐渐增强。进一步分解,粮食增产主要来自于农业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业TFP的增长,其中要素投入增加解释了30.64%,TFP增长解释了69.36%;在区域上,东北部玉米区实现了要素投入和TFP增长的"双轮驱动",中部小麦区和南部水稻更多源于TFP的增长。尽管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等于是一种增加有效劳动供给的创新。因此,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要素投入增加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制度变迁是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