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8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目的:确定省际间可比的折算系数的方法,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以全国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和各省(区、市)按等折算工作为基础,以标准粮产量为依据,根据农用地利用等别——标准粮产量对应关系,测算出省际间可比的等级折算系数,并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模拟了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占用耕地,黑龙江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方法。研究结论:通过省际间的补充既可以缓解后备耕地资源紧张省(区、市)补充耕地的压力,又可以给予欠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资金保障,是当前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 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 (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 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数据,结合自然、经济限制因素,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综合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结果](1)区域内9个街道的理论潜力为2 260.298 148万m~2,其中,桥林街道的理论潜力最大,为831.499 671 7万m~2;泰山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大,为0.759 5;汤泉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小,为0.479 0。其现实潜力为1 228.514 406万m~2,仅占理论潜力的54.35%。其中,桥林街道的现实潜力最大,为503.722 501 1万m~2。各街道的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400 0~0.800 0之间,表明各街道理论潜力在整理的过程中释放的程度不同,综合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释放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前者越高,后者相应也越大。(2)农户意愿、自然因素、经济因素都对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过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对当前我国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把耕地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规章来规范耕地的利用与管理。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  相似文献   
26.
[目的]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科学有效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检验与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基于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参照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从指标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变更及评价参数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设计4种方法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检验与更新,通过对比检验结果探讨各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4种方法中,方法三更能实现对已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目的,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能体现分等因素选取原则,且该方法检验更新后的等别状况更能体现研究区耕地质量实际状况。[结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确实存在历史遗留误差,对其进行检验与更新对于开展更加精细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原始数据现势性不足,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够,有待进一步更新调整,以提高评价成果准确性;三调调整的评价参数在各评价区域中是否普遍适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区(定州市)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瑞典学者韦唐的"效果模式",从目标实现程度、相关者满意度、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公平性4个方面评估了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水平。[结果](1)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整体实施效果良好,基本实现了征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较优秀,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达到合格级别,公平性实现良好。(2)以征地区片价代替年产值倍数法提高了补偿标准;增设粮食补贴和养老保险,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结论](1)基于"效果模式"构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定州市征地制度改革效果,验证了指标的可行性。(2)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中求进,做法相对保守,需要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28.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综合评价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SPSS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及其社区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规律特征,为宏观指导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在土地规划领域的体系架构进行探讨,丰富了土地规划理论,为国土部门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及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和规划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在阐述开展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规划的特点,归纳提炼出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的概念,构建了综合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并明确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在该体系中的定位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太原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文章首先按照土地的基本功能将其划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大类型。接着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友好角度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评价规划方案各类用地规模的合理性,为方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规划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