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0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成本逼近法的检讨吴次芳,汪晖(东南土地管理学院)成本逼近法。又称成本法。它作为一种土地估价方法,在我国已沿用多年。这种方法是以土地开发所耗费成本构成来确定土地价格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  相似文献   
12.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偿使用的专题讲课。《中国土地》1986年第1期刊出易之所著《试论土地究竟是否商品》一文,引起较大反响。20年后的今天,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改革往何处去?值此《中国土地》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约请了几位在土地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请他们发表看法。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的“易之教授”,《中国土地》杂志愿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个伟大的使命:沟通理论与实践两条战线,将实践探索成果及时总结升华,使理论成果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价、利率与宏观经济互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房价与宏观经济的互动,为协调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1)中国房价与宏观经济在长期存在稳定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2)房价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房价和利率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3)历史的房价和GDP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4)历史的GDP和房价是影响GDP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1)必须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纠正经济系统的失衡;(2)房价和GDP存在互动,应协调房价与宏观经济的良性互动;(3)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抑制房价还应采取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管理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现阶段我国上地管理作为经济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应有的认识,提出了实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指出了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宏观调控应注意的四个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土地生态伦理及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生态伦理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领域扩大到人与土地生态系统的领域,通过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来规范土地资源利用行为。由于土地生态伦理观的实现,依赖于土地生态文明的发展,依据土地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生态伦理的原则与价值取向,提出土地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与主张。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农用地质量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结果:(1)规划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放在农用地质量等级较好的Ⅱ级与Ⅲ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角美、海澄、东园等乡镇;(2)规划中期则以农用地质量Ⅳ级区域为主要整理区,分布于白水、东泗、浮宫等乡镇;(3)规划远期以质量等级差的Ⅴ级农用地为规划区域,分布于港尾、隆教、程溪等乡镇的丘陵山地区。研究结论:基于农用地质量PCA主因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的农用地规划能客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对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精细型基本农田整理规划以及整理重点项目立项等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经济地理》2006,26(4):639-642,656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土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杨  吴次芳  罗罡辉  韦仕川 《经济地理》2007,27(4):529-532,537
根据Romer(2001)模型,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水土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尼"作用,如何定量测度符合中国水土资源特点的经济"增长阻尼",对于宏观水土资源调控目标的制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Romer(2001)模型为分析基础,通过修正前提假设使其更符合中国的水土资源特点,同时,将建设用地加入到土地资源数据中,计量发现水土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为1.18%,是美国的4.92倍,该数据比已有学者计量的结果要小。又通过以下事实的考察,如水土资源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额正在下降、技术进步、水土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1,认为水土资源制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至多是中度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科  吴次芳  韦仕川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3):425-429
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空间扩张管理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旨在诠释UGB的内涵、特征以及效能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对中国设定UGB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设立城市发展边界(UGB)对于中国的城市空间扩张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UGB管理模式并不能够简单地"复制"到中国,需要从正确定位、划定方法、整合管理及弹性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