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65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80年代,笔者在表述中国粮食发展战略时,用了如下文字:既要立足于现有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又要着眼于开发和利用全部国土,增加全部食物产量。单就粮食而言,则应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为主,辅以适当进口。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引导消费,搞活流通,逐步实现国内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致平衡。按照这个设想,就要有一个粮食自给率的设想和设计。后来,一般地说把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定为粮食消费总量的95%90%。还有一个1.1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的警戒线。很显然,在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后,这个…  相似文献   
12.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收购情况都有很大好转。以平年的1981年同丰年的1978年比较,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7%的情况下,总产量仍增加405.4亿斤(6.6%),亩产提高43斤(12.76%)(?)国家收购的商品粮(包括征超议购)增加20.2%,增购占增产部分的52%。这是以(?)三十年所没有的好景况。  相似文献   
13.
农村第二步改革是流通改革.流通改革的目标是更换机制,从原来的计划机制转换为市场机制.但农产品的市场调节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政府对农产品的市场调节在必要时要进行干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只是农村的事,要同城市改革相结合,而且联系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关系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因此,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远比农村第一步改革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花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五并举吴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国内贸易自由(1949-1953年)到粮食统购统销(1953-1984年),是第一个否定;从粮食统购统销到双轨并行(1985-1992年),再到市场化改革过程(1993-2003年),我国粮食流通即将完成第二个否定。中国粮食流通螺旋型上升的路程,符合否定之否定法则,吴硕同志全面介绍了从国内粮食贸易自由到粮食统购统销这一发展过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本刊分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商品生产开始了新的趋势。经过4年的量变,在1983年出现了质变。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显示着中国农业形势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全面大幅度增加。从1979~1983年的4年间,粮食增长17%,棉花增长110%,油料增长64%,糖料增长64%,茶叶、水果、桑蚕茧等均增长25~45%。主要农作物这样大幅度的增长,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还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一些国营农场和少数县、公社都在进行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试点,并取得程度不同的成绩。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搞试点,而是要试什么,怎么试好。这在认识上实践上都有不少问题要进一步探讨,才能使试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粮食这个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商品,已经是自由流通、贸易、竞争、定价,但还有一段路要走,还有不少配套工程要完成.  相似文献   
20.
齐鲁行随笔     
吴硕 《齐鲁粮食》2001,(12):49-50
山东省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而且质量较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同江南一样一年两次收成,早季小麦,晚季玉米,亩产都在400公斤左右,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比双季稻差。山东是一个粮食产需平衡略有节余的省份,但这两年由于调整农业结构等原因减产较多,出现了粮食缺口,这是没有料到的,2000年缺口15亿公斤;2001年夏粮继续减产,全年缺口将扩大到30亿公斤左右。今年,国务院决定对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天津和北京等8个省粮食主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供应和粮食市场确定。山东省根据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准备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即对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市及其辖县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先行一步,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其他市县继续执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准备开放的三个市及其辖县,人口占全省的17.8%,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6.5%,定购任务占全省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