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孔祥斌 《国企》2020,(8):6-10
广州联通党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构建拓展党建融合新模式,夯实党建根基,创新融入方式,强化融入成效,切实将党建工作成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力量的有效手段,真正实理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斌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176-176,F0003
高校经济效益是教育要素投入与所得到各种符合社会需要教育产品的比较。在这一点上,它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但由于投入产出测算的困难及其关系的模糊性,很难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3.
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计算方法,很可能使土地利用系数失真,并由此造成人为的土地等级差异。科学概念的土地利用系数应是指当地正常投入水平下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该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为保证农用地赋税公平合理,鼓励土地投资和集约化经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科学、公正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4.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的理论依据并分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配置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形势下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农田功能特点及划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与传统的耕地保护相比,大都市区域的耕地保护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大都市郊区的优质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的速度和可能性最大,如何保护大都市区域的耕地、如何规划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已成为耕地保护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从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的功能入手,详细论述基本农田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研究结果: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主体对基本农田的认识和关注焦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行政主体关注的焦点和对基本农田功能的侧重,综合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生态和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研究结论: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本文以城镇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对区域生态安全是否造成威胁为基础,研究现状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研究方法:以房山区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房山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灾害、土地退化等因素作为生态预警因子,构建预警评价体系,对城镇村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情况进行预警。研究结果:房山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整体态势较为理想,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面积呈下降趋势。处于无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87%;轻警状态和中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0.95%和9.72%;处于重警或巨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只占总面积的3.46%,主要分布在房山区的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研究结论:从生态安全角度对房山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现状空间分布进行预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理论认识及其研究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是进行耕地利用、评价与保护的关键和核心,目前对耕地质量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基础地力和健康等方面,认识的维度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耕地质量的认识,因此,从耕地资源组成要素出发,基于要素—过程—功能角度,构建耕地质量理论框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与推理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概念,分析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组成要素特征;论述了耕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过程特征,构建了面向多功能的耕地质量要素—过程—功能质量认识框架;论述了耕地质量遗传与变异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提出了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研究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理论认识框架及其提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质量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国25%,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33%[1],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2].然而,由于长期处于利用过度、严重透支的状态,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适用于集约化农区县域尺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方法,为指导县级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系统观构建了以耕地本底宜耕性、产品可接受性及环境可承受性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数和法、最小限制因子法,计算得各子系统对应指数;借助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评价县域耕地健康状态,分析各子系统状况、子系统间的协调性程度及综合协调性水平高低,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1)曲周县耕地系统的协调性整体状况较差,其中中部及东部区域系统不协调明显,以曲周镇为代表的地区协调性处于高等综合水平,但面积仅占曲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2)全县耕地本底宜耕性较好,受土壤质地等要素限制,较差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仅占全县耕地的12.07%。(3)全县耕地输出产品可接受性从优至差占比依次为37.32%、36.27%和26.40%,其中白寨镇、南里岳乡等乡镇粮食生产处于弱稳定状态。(4)在耕地总体环境风险较小的同时,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伊庄乡环境可承受性差的耕地面积占比可达本区域耕地面积的61.33%。[结论]该文构建的基于系统协调的耕地健康...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研究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剖析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其产生的各种成果的内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找出可应用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结果:综合运用tαj、jβ、CL值和调查得到的二级区作物最高产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用来计算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自然质量等指数和自然质量分既可用于划定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规划,用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现有低产耕地的改造或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