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了土地增值来源及增值收益分配主体,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例,总结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内部分配的实践及启示。分析了增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土地增值收益在集体与集体之间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从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税费项目、明确增值收益调节金及税费缴纳基数、确定收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比例等五方面提出了建立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全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隶属关系,人员、资金保障、馆藏资料,服务和集体开发等基本情况,发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尚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少、日常经费短缺、馆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不足,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集体开发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3.
为帮助我国企业熟悉东盟市场环境,借鉴完善我国土地财税体制,对东盟与我国的土地税费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与东盟国家相比,我国土地税费政策主要存在地方性土地收费项目繁多、土地税费收益用于民生开支不足、土地税费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缺陷。因此,可以借鉴东盟国家土地税费征收经验,通过正税清费,提高土地税费的市场调控能力,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以及加强土地收益使用监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税费政策。  相似文献   
24.
浅议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宅基地用地标准在土地管理中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对户的界定、宅基地范围的限定不明确,宅基地面积标准的规定缺少实施细则,而且规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剥夺了农村居民选择居住面积的权利。解决这些问题,应以人为单位分配宅基地并与有偿取得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宅基地用地标准。  相似文献   
25.
正2015年2月,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县(市、区),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如何确定宅基地价格,因而成为试点中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城镇土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价格体系,并且出台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技术标准,相较而言,宅基地估价缺少相应依据,必须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6.
从调整入市组织实施方式、复垦地块所有权人分享收益方式、建新地块取得和利用方式、建新地块所有权人获得收益分配方式四个方面对调整入市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调整入市适用于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公共平台降低交易成本,需要政府介入避免市场失灵。调整入市还引发了与增减挂钩关系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公平性问题。从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理顺调整入市与增减挂钩的关系、加强调整入市的市场化运作程度、加强政府对增值收益分配的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土地资源核算应从以统计核算为基础的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逐渐过渡到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负债价值量核算。针对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中存在着土地资源资产账户中地类不一致、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不统一、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加总缺少意义等问题,从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管理等方面对负债做进一步分析。推进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建议:(1)差别化设置土地资源资产和负债账户;(2)明确土地资源结构负债的判断依据;(3)形成统一规范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分析现行“空心村”改造模式的弊端入手,借鉴城市经营理念,提出村庄经营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空心村”改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生产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目前已出台基金管理办法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看,各地在基金性质、基金计提标准和使用方式上有共性也有差别。基金制度下的矿山生态修复监管主要特点:基金使用三方联动监管常态化、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信用约束和联合惩处手段加强。基金建立和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基金性质相同但使用范围不统一、动态监管的责任要求加强但抓手减弱、信用惩戒手段增强但不具有强制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基金制度对矿山企业生态修复的责任约束力:(1)统一基金使用范围,提升基金制度法律效力;(2)加强分级分类和差别化监管;(3)加强制度衔接,发挥公益诉讼实效;(4)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5)建立和完善责任终身追究制度;(6)建立市场化的基金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