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56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贸易自由化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论述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程度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1988—2005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剖析和解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一、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是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人世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208.5万吨、46.9亿美元.  相似文献   
73.
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对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入世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提出了WTO过渡期后发展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思路,即提高我国自身农业生产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农产品贸易关联事业的发展、政府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保障和行业协会的组织保障等。  相似文献   
74.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的回拉力.从村级层面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从理论分析入手,利用辽宁省村级层面调查数据,研究农村收入、就业机会、新农村建设所改善的各项环境条件以及村级民主管理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现居住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但对于劳动力的外流基本没有影响.城市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农村的回拉力.  相似文献   
75.
文章探讨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给出了评价农民工就业质量优劣程度的12项指标;并以沈阳市的农民工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大小,为科学合理地评判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优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以农产品物流总额为参考序列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构建基于农产品物流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优势分析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关联序,得出细化指标权重;最后测算出农业现代化的产出指数、投入指数、规模指数、效益指数,并构建其波动趋势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合理表征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四类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效益指数在2008年后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规模水平和效益水平的"双增长"形态。  相似文献   
77.
为应对因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中国农业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产。以低碳农业发展为主线,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和分析了研究和发展低碳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明晰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重点环节,从技术措施和制度条件两方面探寻实现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路径,根据碳排放环节和影响碳排放的外界因素构建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的因素。最后指出低碳农业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8.
农民增收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包括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建立市场化机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7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民化进程要与工业化进程协调发展,以避免市民化不足和市民化跃进。市民化程度如何关系着政策制定的导向,笔者对市民化程度的测度进行了试探性研究。本文运用调研数据,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测度出了案例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采用Oaxaca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案例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职业阶层的回报差异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受教育程度与职业阶层密切相关。提出了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其职业阶层,实现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合适的方式,顺利安全的转移在当今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如何进行转移,应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从造成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历史根本原因出发进行考虑,以农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对农业和非农业就业进行划分,对农民的就业进行多渠道分流,结合我国新农村发展战略,推动适合时宜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城镇化,达到最终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