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正式金融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正式金融的主要根源在于金融管制,某些形式的非正式金融可能演变成正式的金融制度,作为正式金融的一个竞争角色,它可能在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非正式金融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妥,必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2.
23.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地处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相继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但珠三角仍然保持一种相对优势。这种区域差异是源于全球的数量效应还是质量效应?本文比较分析表明,三大区域之间的TFP存在显著差异;TFP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基于贸易、投资和金融维度,本文以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全球化对区域TFP差异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全球化促进了TFP的提高;但在区域内,全球化对三大区域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无统计意义。全球化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数量效应实现的,质量效应尚未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质性因素。外贸和FDI增长方式的外延和粗放、较低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制约了区域层面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24.
与质量效应不同,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存在于水平方向,它主要表现为对私人储蓄率、宏观投资率的提升和(尤其是对私人部门)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等方面.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于200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个步骤,金融自由化应该在水平方向影响着中国的私人储蓄和投资,但鲜有文献涉及此问题.作为一种尝试,以国内金融部门(银行)为代表,本文计算了一个金融自由化指数.利用这个指数,我们就银行自由化对私人储蓄和投资的水平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是显著的:自由化指数每提高1,私人储蓄率提高16%,信贷可获得性提高1%,宏观投资率提高9%.本文结论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效应提供了有利的经验证据.它也表明,在过去的一个时期,要素效应仍是金融作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30多年实践中,改革是最大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6.
易秋霖 《新电子》2014,(8):53-53
经常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只善于模仿,不善于创新,且将原因归之于中国缺少创新的条件,比如缺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少创新的自由环境。在2014年4月8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张维迎教授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