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未来40年的控碳攻坚,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前40年的脱贫攻坚。为保障控碳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目标,中国控碳工作必须有效解决国际遵约与国内履约问题。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把握国际控碳规则设计的剩余权力,创新国内控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中国版透明度框架和符合国土空间主体功能要求的控碳执行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按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控碳战略科技力量,推进控碳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和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推进碳足迹治理现代化,构建控碳执行的国际与国内行动互信体系。由于碳排放成为主要矛盾,控碳工作的重心要适时从总量与强度的“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实现由“控能”向“控碳”的政策工具转换。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带一路”,文化要先行.国家赋予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定位,闽都文化由于拥有海岛、海洋、大陆民族文化基因和国都、邦都、都会地理文化基因,并通过下西洋、下南洋、去东洋、过台湾的文化扩散融合形成了东南亚海洋文化圈、东北亚儒家文化圈和南中国禅宗文化圈,具备文化先行的发展条件.怎么先行?一方面,按照文化基因、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圈的理论发展路线,完善和发展闽都文化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按照优化供给、引导需求、双向调节的实践发展路线,实施闽都文化“双十工程”,推进闽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农业政策演变的两条基本线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策是一个利益不断调整的过程。农业政策的利益调整主要体现在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的调整过程中;政策调整则是在中央决策层领导下进行的。透过政策调整、利益调整这一表象,看到的是执政者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观;发展观对发展实践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直接支配着农业政策的选择。本文对我国50多年来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农业政策演变的两条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质上.钢铁产业重组属于企业行为。但由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资委是各大钢铁企业的最大股东.这就使得重组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由于钢铁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面对宝钢集团。武钢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强势跨区域重组.在“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下、在GDP考核机制下.中国出现了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钢铁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能源问题的实质是能源公平问题,向农村持续提供高品位的能源服务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经历了从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再到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目标演进。当前,政策的关键是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公平,并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障农民的交易权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对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厘清新福建的建设需求,重点推进闽江经济带对接长江经济带,带动福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厦门大湾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厦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福建对接的主要对象是上海和深圳,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为上海和深圳提供控碳压力传导机制和控碳红利释放机制,构建新福建碳服务“一肩挑两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论市、县级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 “位”与“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当前市、县级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无位”与“无为”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与实施机制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解决旅游行政部门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位”与“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待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受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局限,国家治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经验的程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色彩。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的功能性要件和结构性要件的治理入手,平衡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制度构成,平衡政治家与公务员、企业家与经理人、掮客等治理主体构成,并以政府治理为核心,围绕边界管理、结构管理和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