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以往的明清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城市化水平通常被认为仅为10%以下.但是本文通过对1823-1829年间华亭-娄县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分析,认为该地区的城市化在19世纪初期曾达到近于40%的高水平(其中府城人口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7%,市镇人口约占13%).而自19世纪中期开始城市化水平下降,到20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为20%,仅及19世纪初期的一半.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第一,历史决非直线发展;第二,决不能以一种"近代对传统的傲慢与偏见"来看待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32.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1)
江南地区很早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造船业。宋元时期江南造船业已颇为发达,而明清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江南主要产业部门之一。 关于明清江南地区的造船业,已有不少中外学者进行过研究,并已取得了成就。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宝船与沙船,而多未涉及其他船只;其次,在对沙船的研究中,也有一些方面尚待于进一步深入;还有,用工场手工业时代西欧(特别是英国)造船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明清江南造船业发展的特点,但在这个方面,过去工作做得还不够。因此,从上述几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对于明清江南造船业的深入研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2)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较前有很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稻麦复种制的产生和在江南各重要农业区的逐渐推广.种植制度的这一重大改革,对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粮食平均亩产量与农户平均耕田数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4.
对《沈氏农书》中一段文字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氏农书》“运田地法”载:“长年每一名,工银五两;吃米五石五斗,平价五两五钱;盘费一两;农具三钱;柴酒一两二钱;通计十三两。计管地四亩,包价值四两;种田八亩,除租额外,上好盈米八石,平价算银八两”。此段文字,是研究明代后期湖州地区农业经济史的重要史料,常为农史界和经济史界学人所引用。陈恒力先生和王达先生在《补农书研究》和《补农书校释》(增订本)中对这段文字的含义作过解释,而且这个解释已为许多引用者所接受。我原先也赞同这个解释,但是近来重读《沈氏农书》时,感到陈、王两先生对此段文字的解释中,有些地方似有可商榷的地方,因此写成这篇札记,以求教于王先生和其他专家。 相似文献
35.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起自己的资本主义?这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最常被问到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农村工业的分析,推进中西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欧亚大陆两端的农村工业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工业化的原动力是什么?中西关键性经济差异的性质又何在? 相似文献
3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其中,太湖地区的桑树种植发展很快,在不少地方排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桑争稻田”的现象。关于这一现象本身,以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中外农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但是,从农业经济的内在方 相似文献
37.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4)
在传统工农业生产向近代工农业生产转化的过程中,燃料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拟就明清江南地区工农业生产中燃料的使用、供应情况以及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江南的特点,将用16—17世纪英国的情况,作一大概的比较。 相似文献
38.
“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农业生产是人类努力与自然环境共同结合的产物,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主要又由气候与土地组成。因此气候(即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中的“天”或“天时”、“天道”)、土地(即“地”或“地利”、“地道”)与人类努力(即“人”或“人和”、“人事”、“人道”),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9.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101-105
<正>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中,处于主流地位的理论是费正清的“冲击—回应”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这个理论受到了美国年轻研究者的挑战。当时美国的侵越战争正日渐扩大和升级,在从事亚洲研究包括中国问题研究在内的年轻学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以詹姆斯·佩克(James Peck)为代表的一批哈佛研究生,开始批评以费正清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他们对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使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代史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0.
“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1)
“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李伯重“最低生存水准”和“人口压力”,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之所以称它们为一基本概念”,乃是因为我们对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许多重要见解,实际上都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