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80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 林区资源(系指在经济上可资利用的所有资源)的利用状况,是评价林区或林业企业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优劣的主要标志。我现就考核林区资源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作粗浅的探讨。指标体系构造构想的指标体系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动员率,旨在考核林区或林业企业推动资源  相似文献   
22.
市场与林业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发展这一观点,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林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市场机制又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诱导林业发展,肯定是不够或  相似文献   
23.
24.
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生态扶贫是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安置、生态系统保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模式。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扶贫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生产经营或劳务收入,还可以得到生态扶贫成果带来的生态红利,实现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生态扶贫与其他扶贫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成果是具有乘数效应和溢出效益的公共物品,可以由广大国民共享。创建生态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是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地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6.
论林业经济理论创新的条件和源泉——兼答蒋海同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拿到《林业经济》1997年第6期,一篇与我商榷为副标题,主标题为《对当前林业经济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沿的几点认识》的文章,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笔者以被评论人的角度认真拜读了蒋海同志的大作,发现他对拙作的批评仅有一处,即认为笔者提出的几个亟待研究的课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缺乏微观基础的支撑和实证分析的手段,较难形  相似文献   
27.
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是重视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过度重视生态资产变现,忽视生态资产保护。必须转变这种发展思路,建议将村镇生态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中,来实现生态建设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28.
基于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行为机理和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本收益构成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剖析了相应的流转策略。研究表明,转入户的林地经营收益水平、转出户的非林就业收益水平及流转交易成本水平是农户流转收益和社会总收益水平变化的三个关键决定因素。可以采取提高转入户的林地经营收益水平、增进转出户的非林就业机会及收益水平和降低流转双方的交易成本等措施提升农户及社会的流转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9.
2002年8月20日至23日,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共同举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五届二次年会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及美国、加拿大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者共计108人。年会的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研究员主持。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腾藤教授首先致辞,并以《生态经济与相关范畴》为题作了专题演讲;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教授派代表宣读贺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30.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框架、中国造林状况、造林就业特点以及一些造林就业实践,并基于造林用工量标准和投入产出法对造林及其后续管护活动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造林行动和农村林业就业的几点建议。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2005—2008年、2009—2020年累计可创造的植树造林短期标准直接就业岗位数(若植树造林以每人每年工作300天为基准)分别约为577万个和183万个;新增长期森林资源管护就业岗位数量为8.93~11.16万个和7.76~9.7万个;造林带来的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也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